供命的意思、供命的详细解释
供命的解释
犹言执行命令,听从差遣。《孔子家语·王言解》:“有土之君,脩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绎山》:“ 始皇 刻石纪功……歷代摹拓,以为楷则。邑人疲於供命,聚薪其下,因野火焚之。” 宋 王禹偁 《园陵犬赋》:“効珍比夫异兽,供命等乎邇臣。”
词语分解
- 供的解释 供 ō 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给(?)。供求。供应。供需。供销。提供。供不应求。 求 供 ò 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供职。 祭祀用的东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 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
- 命的解释 命 ì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命。命相(刵 )。命运(.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
专业解析
“供命”是一个相对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指恭敬地接受并执行命令或任务。具体释义如下:
-
本义解析:
- 供:本义为“供给”、“供奉”,引申为“恭敬地承担”、“奉行”。
- 命:指“命令”、“指示”、“任务”。
- 合义:“供命”即指恭敬地接受并执行上级或尊长发出的命令、指示或交付的任务。强调执行时的恭敬、顺从和尽责的态度。
-
用法与语境:
- 主要用于古代或较为正式的语境中,描述臣子对君主、下属对上级、或卑幼对尊长绝对服从并执行其命令的行为。
- 常带有一种忠诚、恪尽职守、不敢违逆的意味。
- 与现代汉语中“奉命”、“遵命”、“执行命令”意思相近,但“供命”更强调“供”字所包含的恭敬供奉、虔诚奉行的意味。
-
引申与对比:
- 与“效命”略有区别:“效命”强调献出生命以效力(如“效命疆场”),程度更深,侧重牺牲;“供命”则更侧重恭敬地接受并执行,不必然涉及牺牲生命。
- 与“听命”相比:“听命”指听从命令,更侧重接受指令;“供命”则包含了从接受到执行的全过程,且强调执行时的恭敬态度。
-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日常交流中已极少使用“供命”一词,多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历史小说、或特定仿古语境中。
- 其含义已被更常用的“奉命”、“遵命”、“执行命令”、“履行职责”等词语所替代。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作为最权威的大型汉语语文辞书之一,《汉语大词典》对“供命”有明确的收录和释义,强调其“奉命、承命”的核心含义及恭敬执行的特质。
- 《辞源》(第三版):这部侧重语词溯源和古汉语的大型辞书,对“供命”的词源和古代用法有更详细的阐释。
- 《古代汉语词典》:专门收录和解释古代汉语词汇的词典,是理解“供命”这类古语词的重要依据。
该词条释义综合参考了《汉语大词典》、《辞源》及《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汉语工具书对“供命”的定义和用法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供命”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
一、基本含义
-
执行命令,听从差遣
这是最主流的解释,指服从并执行上级的指令。例如《孔子家语·王言解》中提到“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即天下人皆听从君主的命令。
-
供奉生命(争议性解释)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以命相交、奉献生命”,但这一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
二、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臣民对君主的服从,如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百姓因“疲于供命”而焚毁碑石。
- 文学修辞:宋代王禹偁《园陵犬赋》中以“供命等乎迩臣”比喻犬的忠诚,强调侍奉之意。
三、辨析与补充
- 词源考证:从《孔子家语》到宋代文献,“供命”均指向“执行命令”,未见“献出生命”的原始用例。
- 现代误用:可能因“供”有“供奉”之意,导致望文生义,需注意语境区分。
建议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或古籍原文以获取准确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版籍崩脆鳖封不意采掇炊粱跨卫粗通大把大都宪大费周折带月大奖赛打饥荒打马顶板遏行云肥泉负疾告谢癸穴庚涡恒科滑冰角氐锦薰笼金银花露厩将救扑崛郁空巷狂喜阃臣领綫六齐龙盘凤逸倮儿闾闬蔑睨目所未睹牛闺螓蛾情有独钟琦善权重秩卑麴蘖囷窖少采稍长胆壮生发未燥十八地狱释回增美厮留素蓄讨保讨没意思田殖调频收音机丸墨瓦圩泻湖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