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廟的意思、公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廟的解釋

指諸侯國君之廟。《禮記·郊特牲》:“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諸侯,而公廟之設於私家,非禮也。由三 桓 始也。”《孔子家語·廟制》:“ 衛 将軍 文子 将立三軍之廟於其家,使 子羔 訪於 孔子 。 子 曰:‘公廟設於私家,非古禮所及,吾弗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公廟

一、本義:諸侯國君的宗廟

指古代諸侯為其祖先設立的祭祀場所,屬國家禮制建築。《禮記·祭法》載諸侯立“五廟”,即考廟(父廟)、王考廟(祖父廟)、皇考廟(曾祖父廟)、顯考廟(高祖父廟)及太祖廟(始祖廟),合稱“公廟”。此類廟宇象征宗法權威,如《左傳·襄公十二年》記魯國“公廟設于周廟”,體現對周王室的尊崇。

二、引申義:官修公共廟宇

後世泛指由官府修建或管理的祭祀場所,區别于私人宗祠。例如:

  1. 祀典廟宇:列入國家祀典的廟宇,如孔廟、關帝廟等,由地方官員主祭。《宋史·禮志》載地方“公廟”需依禮部規制定期修繕。
  2. 功德祠廟:為紀念功勳人物所建的官立祠廟,如清代各地“忠烈公廟”供奉衛國将領。

三、文化功能

公廟兼具政治教化與禮俗規範作用:

四、現代語義變遷

當代語境中,“公廟”一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地域文化研究,指代具有公共屬性的傳統廟宇建築。部分地方仍保留此稱謂,如福建漳州“東嶽公廟”延續官民共祭傳統。


參考文獻來源

  1. 《禮記》《左傳》禮制典籍(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宋史·禮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清史稿·禮志》及地方方志(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
  4. 地方文化研究論文(《閩南宗教建築考》,廈門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公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核心定義

公廟(拼音:gōng miào)指諸侯國君的祖廟,屬古代禮制範疇。根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諸侯,而公廟之設于私家,非禮也。” 這表明:

  1. 等級限制:隻有諸侯可設公廟,大夫及以下階層不可僭越。
  2. 禮制規範:公廟是周代宗法制度的體現,強調“尊卑有序”。

二、文獻依據

三、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公廟”有時也指民間祭祀場所,如:

四、辨析要點

類型 性質 例證
諸侯公廟 宗法禮制建築 《禮記》記載的祖廟
民間公廟 民俗信仰場所 土地公廟、社區廟宇

“公廟”原指諸侯國君宗廟,是古代禮制的産物;現代延伸為具有地方信仰功能的廟宇。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周公廟、土地公廟),可參考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費不敢問津鬯行詞學科地壇董成二灘水電站方喻防制飛來禍鋒利官欠桂圓黑溜溜橫科環拿會勝魂慴色沮互爽架疊角圭截住激厲警政幾事酒蟻钜海兩下林立流英蜜的支迷空步障冥然目秀眉清骈肩疊迹皮陸娉娉袅袅貧姑遷念前線欺陵輕緩清深曲宴認賠山荊深徹攝像機事頭事象舒新城膛音潭筍通關散推援吞舌校诠晳白洗腳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