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驚恐萬狀。《舊唐書·忠義傳下·李憕》:“及兵交之後,被鐵騎唐突,飛矢如雨,皆魂慴色沮,望賊奔散。”
“魂慴色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形容人因極度驚恐而神情慌亂、面色黯淡的狀态,多指受到嚴重驚吓後的反應。部分資料也提到“喪失鬥志”的引申義,但主流解釋更側重“驚恐萬狀”的原始含義。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hún shè sè jǔ(注音:ㄏㄨㄣˊ ㄕㄜˋ ㄙㄜˋ ㄐㄩˇ),由“魂慴”(精神受驚)和“色沮”(面色黯淡)兩部分組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遭遇突發事件、危險或壓力時人的驚恐表現。例如:“他聽到爆炸聲後魂慴色沮,癱坐在地。”
出處與權威性
目前可查的文獻未明确标注具體出處,但極高權威性詞典均收錄該詞條并統一釋義。
近義詞擴展
類似含義的成語包括“魂飛魄散”“面如土色”等,均強調恐懼導緻的身心失控狀态。
《魂慴色沮》是一個成語,意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形容心灰意懶,對事物失去勇氣和信心。
《魂慴色沮》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鬼”、“心”、“罒”、“彳”。其中,“鬼”是部首,讀音為[guǐ],筆畫數為9;“心”讀音為[xīn],筆畫數為4;“罒”是部首,讀音為[wǎng],筆畫數為5;“彳”是部首,讀音為[chì],筆畫數為3。
《魂慴色沮》出自明代李時中的《說文解字注》一書。這個成語通過四個字,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内心的消沉和失落。
《魂慴色沮》的繁體字寫作「魂慴色沮」。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魂慴色沮》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差别不大。
他因為連續的失敗感到《魂慴色沮》,不再有繼續努力的勇氣。
心魂懾,色心懾
魂銷色散、意志消沉、喪失信心
鬥志昂揚、心曠神怡、信心十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