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庙的意思、公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庙的解释

指诸侯国君之庙。《礼记·郊特牲》:“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於私家,非礼也。由三 桓 始也。”《孔子家语·庙制》:“ 卫 将军 文子 将立三军之庙於其家,使 子羔 访於 孔子 。 子 曰:‘公庙设於私家,非古礼所及,吾弗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公庙”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核心定义

公庙(拼音:gōng miào)指诸侯国君的祖庙,属古代礼制范畴。根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 这表明:

  1. 等级限制:只有诸侯可设公庙,大夫及以下阶层不可僭越。
  2. 礼制规范:公庙是周代宗法制度的体现,强调“尊卑有序”。

二、文献依据

三、延伸含义

现代语境中,“公庙”有时也指民间祭祀场所,如:

四、辨析要点

类型 性质 例证
诸侯公庙 宗法礼制建筑 《礼记》记载的祖庙
民间公庙 民俗信仰场所 土地公庙、社区庙宇

“公庙”原指诸侯国君宗庙,是古代礼制的产物;现代延伸为具有地方信仰功能的庙宇。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如周公庙、土地公庙),可参考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公庙

《公庙》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供奉神灵或祖先的庙宇。

拆分部首和笔画:公(八笔)、庙(广字旁+木字旁,底部是个示字旁,共11笔)。

来源:公庙一词来源于汉朝时期,该词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书·河间王志》。

繁体字:公廟。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公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其中,"庙"的上部常常会加上“宀”(表示房屋的部首),即写作“廟”。

例句:他每天都会去公庙祈求神灵的庇佑。

组词:公园、公共、公正、庙会、庙堂、庙宇。

近义词:神庙、宫庙、祠堂。

反义词:官府、宫殿、民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