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idgepole]∶屋頂最高處的水平木梁,支承着椽子的上端
(2) [atlas]∶身負重擔的人;能擔負責任的人材
(3) [pillar]∶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
他們是國家的棟梁
(1).房屋的大梁。《莊子·人間世》:“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為棟梁。” 晉 葛洪 《抱樸子·備阙》:“擿齒則松檟不及一寸之筳,挑耳則棟梁不如鷦鷯之羽。”《舊唐書·趙憬傳》:“大廈永固,是棟梁榱桷之全也;聖朝緻理,亦庶官羣吏之能也。” 清 梅曾亮 《士說》:“求棟梁者必於木,而木不皆棟梁也,其不材者,且不得與萑蒲竹箭比。”
(2).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後漢書·陳球傳》:“公為國家棟梁,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程器》:“摛文必在緯軍國,負重必在任棟梁。” 唐 杜甫 《承沉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郎》詩:“天路牽騏驥,雲臺引棟梁。” 清 汪衡 《勵志詩》:“人力不滋培,棟梁安得具。” 胡厥文 《悼念周6*恩6*來總理》詩:“萬民齊慟哭,千載永難忘。百戰鋒芒在,何乃折棟梁。”
(3).比喻基本因素。 廖仲恺 《消費合作社概論》:“故工人與一般消費者,實為經濟之棟梁,缺一則不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棟梁漢語 快速查詢。
“棟梁”的漢語詞典釋義
“棟梁”是漢語中的經典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房屋建築中起支撐作用的主梁。《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房屋的正梁,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在傳統建築結構中,“棟”為脊檩(屋頂最高處的橫木),“梁”為承重橫木,二者共同構成房屋的核心骨架。
比喻義與詞源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的比喻用法最早見于《後漢書·陳球傳》:“公為國家棟梁,傾危不持,焉用彼相?”此處以“棟梁”暗喻國家支柱型人才。這一引申義沿用至今,多用于形容在社會、行業或組織中發揮核心作用的人物,如“科技棟梁”“教育棟梁”。
詞語結構與用法
“棟梁”為并列式合成詞,兩字均含“核心支撐”義,強化了詞義的重要性。常見搭配包括“棟梁之材”“國家棟梁”,多用于褒義語境,強調對他人才幹與社會貢獻的認可。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責任”與“能力”的雙重重視,如《莊子·人間世》中以“棟梁”喻指能順應自然規律、承擔使命的賢者,體現了儒家思想中“修身治國”的理想人格。
“棟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指房屋結構中最重要的支撐構件:
比喻能擔負重任的人才或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人:
總結來看,“棟梁”從建築構件演變為人才象征,既承載傳統文化内涵,也體現對責任與能力的雙重期待。
棒殺飽更悖慠遍體鱗傷别隯慘酷曹沈辭伏賜族翠嬀彫服冬汛咄嗟之間風衍佛桌兒勾肆光伴呴嘔黃皮活脫尖酸簡字假托髻叢揭地唧唧咕咕九節笻黧脆曆國亂臣逆子邁志茅盾黴素門環囊底智陪審制皮鞭披宣頗辟牽徬遣施七寶辇啟疆七燿跧縮唼咂繩削石流搠筆庶馐谡爾隨奉鎖靠甜冰添倅甜香投影五易鄉論孝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