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闊的胸懷;遠大的志氣。 晉 孫綽 《賀司空贊》:“哲人遐慨,垂漠澄神。”《宋書·武帝紀中》:“公明發遐慨,撫機電征,親董侯伯,稜威緻讨。”
“遐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á kǎi,其基本含義是廣闊的胸懷和遠大的志氣,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人的思想境界開闊、志向高遠,常用來形容具有博大胸襟或非凡抱負的人。例如《宋書·武帝紀中》提到“公明發遐慨”,即贊頌人物的宏大氣概。
語境延伸
部分資料(如)補充其可表示“對事物有深刻的體悟”,多用于描述博學多聞或曆經世事者的感慨與豁達。
古籍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孫綽的《賀司空贊》:“哲人遐慨,垂漠澄神。” 此處通過“遐慨”凸顯哲人深遠的志向與精神境界。
使用場景
適用于文學、曆史等語境中,常見于對曆史人物、賢者的評價,或用于表達對宏大志向的欽佩。
綜合權威資料,“遐慨”主要強調胸懷與志氣,兼具感懷的意蘊,屬于較為典雅的書面表達。
《遐慨》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對某種事物的遠離和感慨。它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情感或思想跳躍至遙遠的地方,進而産生感歎或傷感的情緒。
《遐慨》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忄。辶(走)代表行走的動作,忄(心)代表人的内心情感。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辶部部首所含的筆畫數為3,忄部部首所含的筆畫數為4。
《遐慨》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三十四·孔子世家》中,原文中使用的是繁體字“遐慨”,形狀比簡體字稍微複雜。
在古時候,漢字“遐慨”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由于字形演變,繁體字“遐”曾經使用“辶”作為部首,而“慨”則是由“舄”和“心”組合而成。當然,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了。
1. 看到這片景色,我不禁感到遐慨,回憶起了往日的美好時光。
2. 他對自己的成就感到遐慨,但同時也有些失落,因為還有更高的目标等着他去追求。
3. 這部電影以其深刻的主題和出色的表演引起了觀衆的遐慨。
1. 遐思:指思考跳躍至遠離的地方,産生追憶或尋找新的思路的過程。
2. 慨歎:表示對某種事物感到不平、不滿或傷感的情感。
1. 感歎:表示對某種事物感到驚歎或感觸。
2. 感慨:表示對某種事物感到深深的情感或思考。
淡泊:表示對事物不感興趣或沒有強烈情感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