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薦的意思、貢薦的詳細解釋
貢薦的解釋
舉薦。《晉書·陳頵傳》:“ 頵 與 王導 書曰:‘ 中華 所以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後實事,浮競驅馳,互相貢薦,言重者先顯,言輕者後叙,逐相波扇,乃至陵遲。’”
詞語分解
- 貢的解釋 貢 (貢) ò 獻東西給上級,古代臣下或屬國把物品進獻給帝王:進貢。納貢。貢獻。貢品。貢賦。 封建時代給朝廷薦舉人才:貢生(指經科舉考試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人)。貢舉。 姓。 筆畫數:; 部首:貝;
- 薦的解釋 薦 (薦) à 推舉,介紹:推薦。舉薦。薦擢。 頻仍,屢次:薦仍(一再)。薦饑(連年饑荒)。薦食(一再吞食,喻不斷侵略)。薦臻(接連來到)。 進獻,祭獻:薦羞(進獻肴馔)。薦新(以初熟谷物或時鮮果物祭
專業解析
“貢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貢”和“薦”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向君主或上級舉薦人才、進獻物品的行為。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貢: 本義指進獻、進貢,特指地方向中央、屬國向宗主國進獻物品。《說文解字》:“貢,獻功也。”引申為舉薦人才。
- 薦: 本義指草席,引申為鋪墊、進獻、推舉。《說文解字》:“薦,薦席也。”段玉裁注:“薦席謂草席也…薦進、薦舉皆其引申之義。”在“貢薦”中,“薦”主要指舉薦、推舉。
- 貢薦: 因此,“貢薦”的核心含義是進獻和舉薦。它既可以指進獻物品,也可以指舉薦人才給君主或上級。在古代文獻中,更側重于指通過某種渠道或程式向朝廷舉薦人才。
-
曆史語境與用法:
- “貢薦”體現了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和文化。在察舉制、科舉制等制度下,地方官員或特定人物有責任向中央朝廷發現和舉薦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這種行為被視為地方對中央的義務(“貢”的本義),同時也是一種對人才的推舉和保舉(“薦”的本義)。
- 例如,《後漢書·章帝紀》有诏書提到地方官員的職責包括“貢薦”,即舉薦人才。宋代文獻如《宋史·選舉志》中也常提到“貢薦”制度或行為,指地方向朝廷貢士(薦送參加科舉的士子)。
-
與現代詞彙的關聯:
- 現代漢語中,“貢薦”作為一個獨立的合成詞已不常用。但其含義主要體現在“貢士”(古代被薦舉到朝廷的士子)、“薦舉”(推薦)等詞中,以及“進貢”、“貢獻”等詞的部分含義裡。
“貢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是向君主或朝廷進獻物品或舉薦人才。它深刻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中地方向中央輸送人才和物資的機制,尤其側重于通過特定程式選拔和推薦人才進入官僚體系。其核心在于“進獻”與“舉薦”的結合。
參考資料來源:
- 字義解釋主要依據古代字書經典,如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及其清代段玉裁注本,是研究漢字本義和演變的權威著作。
- 詞彙的曆史用法和語境參考了重要的史書典籍,如南朝宋範晔《後漢書》、元代脫脫等《宋史·選舉志》等,這些是研究古代制度、文化和社會的重要史料。
- 關于古代選官制度(察舉、科舉)的背景知識,可參考相關曆史研究著作或權威辭書如《辭源》、《漢語大詞典》的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貢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如下:
一、詞義解釋
貢薦(拼音:gòng jiàn)指“舉薦”,即推薦有才能或價值的人或事物。該詞由“貢獻”和“推薦”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推薦的方式将人才或資源呈現給他人或上級。例如,封建時代常指地方官員向朝廷舉薦人才()。
二、曆史背景
在古代,“貢薦”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據《晉書·陳頵傳》記載,陳頵曾批評當時社會因“取才失所”導緻國家衰敗,指出官員們“互相貢薦”,隻重虛名而忽視實際能力,最終引發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這一曆史背景揭示了“貢薦”制度可能存在的弊端。
三、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官員向朝廷推薦人才,如科舉制度中的舉薦機制。
- 現代:可引申為推薦優秀人才、書籍、産品等有價值的事物()。
四、相關成語與延伸
- 與“貢薦”相關的成語包括“毛遂自薦”(主動推薦自己)、“稱臣納貢”(臣服并進貢)等。
- 古詩文中也有相關表述,如“自茲貢薦無人惜”等()。
“貢薦”既是一個曆史制度術語,也可擴展為廣義的推薦行為,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箭中人拜受白鼋保質摽貨比來璧謝蟬翅齒位莼鲈之思村酒涷泷翻跟頭方廣墳壠孵育貫序估喝合議賀召穢志貨人交與家什祭社九輪擠牙膏積玉堆金絶域鞠歌行開爽枯花流落失所流洩輪機手落意沒準尨茸門眉米黃色明淑摸哨狃虓凄暗球琲氣運旗織三大奇書三號衰耗死亦瞑目宿齋窪地萬貫家私慰薦違戀卧具務附無莊先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