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queeze toothpaste from the tube;obtain confessions by compulsion]比喻不肯主動地談問題,擠一點說一點
你還是坦率地說清楚吧,這樣擠牙膏,還是要擠出來,可就拉長了時間
“擠牙膏”是一個漢語俗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但核心均圍繞“被動或緩慢地釋放信息或資源”展開:
字面行為
指物理上擠壓牙膏管使膏體流出的動作,常伴隨“從底部向上推壓”“用量適中”等技巧。
比喻義
比喻人在表達或行動中被動、不主動,需要外界施壓才逐步透露信息或完成任務。例如:
科技領域
特指某些技術升級缺乏突破性進展,如英特爾CPU性能疊代緩慢被戲稱為“擠牙膏”。
生活場景
可形容資源分配或工作推進的低效拖延,例如:“項目資金像擠牙膏一樣分批下發”。
提示:如需了解擠牙膏的具體操作技巧(如延長使用壽命的方法),可參考來源、5、8。
《擠牙膏》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組織在處理問題時采取一種拖延或吝啬的态度。類似于擠牙膏,就是指勉強剝奪一點資源或進展,遲遲不願給予全部的支持或積極解決問題。
擠字的部首為扌,膏字的部首為⺼,擠牙膏共有13畫。
擠牙膏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改革中,用來形容基層單位和個人因為害怕資源短缺而對職責和資源利用不盡全力的行為。
擠牙膏的繁體字為擠牙膏。
在古時候,擠牙膏的寫法與現代相同,例如:揤牙膏。
1. 我們每個月被迫節衣縮食,公司就像在擠牙膏一樣,不願給我們更多的資源。
2. 這個政府總是擠牙膏般地拖延問題的解決,讓人感到非常失望。
擠勁兒、擠兌、擠出、擠壓
勉強、吝啬、拖延、舍不得
慷慨、大方、迅速、主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