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質的意思、保質的詳細解釋
保質的解釋
[guarantee the quality] 保證質量
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詳細解釋
三國 時,邊将屯守,規定留其妻、子于後方,以為人質,稱保質。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八:“ 吳 以草創之國,信不堅固,邊屯守将,皆質其妻子,名曰‘保質’。” 汪紹楹 注:“《建康實録》:‘按 吳 時諸将屯戍,并留任其子,為立一館,名任子館。’又《北堂書鈔》三七引《晉中興書》:‘ 陶丹 , 吳 時例任妻息, 丹 子 操 ,任在 武昌 。’是 建業 、 武昌 均有任子。又《晉書》:‘ 泰始 元年,罷部曲将吏長以下質任。’時 司馬炎 初即位,改 魏 時制,是 魏 亦有任子,非止 吳 人。”
詞語分解
- 保的解釋 保 ǎ 看守住,護着不讓受損害或喪失:保衛。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會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 維持原狀,使不消失或減弱:保持。保潔。保質。保墒。 負責:保證。
- 質的解釋 質 (質) ì 本體,本性:物質。流質(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實質。質言(實言)。沙質。本質。質點。品質。性質。素質。資質。 樸素,單純:質樸。質直。 問明,辨别,責問:質疑。質問。質詢。對質。 抵
網絡擴展解釋
“保質”一詞的含義需從古代和現代兩個層面理解:
一、古代曆史語境中的特殊含義
根據、、的文獻記載,該詞最早出現于三國時期,指邊将駐守邊疆時需将妻子兒女留在後方作為人質。此制度源于吳國初創時政權不穩定,為防範邊将叛亂而設立,相關記錄見于晉代幹寶《搜神記》及《建康實錄》。
二、現代通用語義
現代漢語中“保質”指确保物品或服務的質量,常見用法如:
- 工程領域強調“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 商品領域涉及“保質期”概念,指産品保持合格品質的期限(的粽子例句可輔助理解)
詞性特征:作動詞使用,構詞結構為“保(維護)+質(品質)”()。近現代詞義演變中,原軍事管控含義已完全消失,現僅保留質量維護的核心語義。
建議需要引用古籍原文時,可參考《搜神記》卷八或《晉中興書》等原始文獻;查詢現代應用案例,可查閱工程管理或商品标準相關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保質這個詞是指物品的質量得到保證或維持在良好狀态的意思。下面我為你提供有關保質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保質的拆分部首是“亻”和“貝”,其中“亻”表示人物,而“貝”表示財物。
- 保質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
- 保質一詞源自于漢語詞彙。其含義體現了對産品質量的保護和維護。
繁體:
- 保質的繁體字為「保質」。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保質可以以「保質」或「保質」的形式被寫成。
例句:
- 這家公司一直以來都以保質的産品赢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組詞:
- 保質控制、保質期、保質協議等。
近義詞:
- 質量保證、質量控制、産品維護等。
反義詞:
- 不良品、次品、不合格品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