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豁達爽朗。《晉書·祖逖傳》:“ 逖 少孤,兄弟六人。兄 該 納 等并開爽有才幹。” 宋 歐陽修 《國子博士薛君墓志銘》:“君為人開爽明秀,幼為 簡肅公 所愛,若己子。”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氏》:“ 直隸 有巨家,欲延師。忽一秀才,踵門自薦。主人延入。詞語開爽,遂相知悅。”
(2).舒暢;爽快。 明 李贽 《與楊定見書》:“精神復完,胸次復舊開爽。”《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九:“﹝ 蔣生 ﹞叫店家燒了一鍋水,悄地放下一束草,煎成藥湯。是夜将來自洗一番,果然神氣開爽。”
(3).開明;開通。 林纾 《閩中新樂府·村先生》:“兒童智慧須開爽,方能陵駕 歐 人上。”
(4).開闊;寬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六》:“其南即為 傳衣寺 ,寺基開爽,規模宏拓。”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樓臨 江 東向,軒豁開爽,遠勝 黃鶴 ,蓋 龜山 之首。”
(5).晴朗。《林則徐日記·道光十四年九月初三日》:“早晨濃陰,甚涼,想近處必有大雨,午後漸見開爽。”
“開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較為豐富,具體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解析:
豁達爽朗(形容性格)
指人性格開朗、直率且不拘小節。例如《三國志·吳書·甘甯傳》記載:“甯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 強調甘甯雖性情剛烈,但豁達且有謀略。此外,《晉書·祖逖傳》也提到祖逖的兄弟“開爽有才幹”。
舒暢爽快(形容身心狀态)
表示心情或身體感到輕松愉悅。如明代李贽在書信中提到“胸次復舊開爽”, 描述精神恢複後的暢快感。《二刻拍案驚奇》中蔣生用藥後“神氣開爽” 也屬此類用法。
開明開通(形容思想觀念)
指思想進步、不守舊。林纾在《閩中新樂府》中呼籲“兒童智慧須開爽”, 強調教育應注重開放性,以超越西方。
開闊寬敞(形容空間)
描述環境或場所的寬敞明亮。例如雨後“夕陽返照牆隅,豁然開爽”,通過自然景象體現空間的開闊感。
晴朗(形容天氣)
指天空明亮無雲的狀态,如例句“雨霁,夕陽返照牆隅,豁然開爽”,直接關聯天氣的晴朗。
“開爽”在不同語境中可表達性格、情緒、思想、空間及天氣的多重含義,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其精準釋義。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及曆史文獻。
《開爽》是一個新詞,原指某種情緒或體驗非常愉快、舒服的狀态。如今,它被廣泛用于形容生活中各種令人愉快的事物,如美食、旅行、娛樂等。
《開爽》的拆分部首是“開”和“爽”,其中,“開”的部首是“廴”,“爽”的部首是“爪”。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開》的筆畫數為4,而《爽》的筆畫數為11。
《開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近年來年輕人流行的網絡用語和口頭語。它更常見于社交媒體和文字聊天中。至于繁體字形式,可以用「開爽」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開爽》在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區别,但大緻上仍能表達相同的意義。
1.今天的晚餐真是開爽,每道菜都很美味。
2.周末去旅行真是開爽,全身心地放松了一下。
3.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感到心情開爽,笑了很久。
開懷、開心、爽快、爽朗、爽口、爽約、暢爽
愉快、快樂、舒適、爽心
不愉快、難受、不爽、郁悶、痛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