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狃虓的意思、狃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狃虓的解釋

貪暴。《宋史·蠻夷傳四·泸州蠻》:“狃虓熟慝,胡可悉數。疆吏苟玩,噤不敢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文獻資料,“狃虓”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具體含義及解析如下:

一、分字釋義

  1. 狃(niǔ):

    • 本義指習慣、習以為常,如《左傳》中“狃于奸宄”表示對奸邪之事習以為常。
    • 引申為貪圖、沉溺,例如《國語》中“嗛嗛之食,不足狃也”指不貪圖微薄之利。
  2. 虓(xiāo):

    • 原指虎吼聲,如《說文解字》釋為“虎鳴也”。
    • 後引申為勇猛、兇暴,常形容威猛或暴烈狀态。

二、複合詞“狃虓”的含義
結合兩字,狃虓表示貪暴,即貪婪且殘暴的行為或性格。該詞屬罕見古語用法,多見于先秦至漢代文獻,如《國語》等經典中。

三、應用示例

建議結合《國語》《說文解字》等古籍進一步探究其語境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狃虓

狃虓(nǐ xī)是一個古代漢字,具有自己獨特的意義和特征。下面将詳細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狃虓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犭”(犬首部首)和“肅”(狝首部首),其中“犭”表示與犬相關的含義,而“肅”則是一個形狀類似犬的字部。狃虓總共由12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狃虓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這本漢字字典中,其原義為“疆域邊防”,後來也引申為“天幹”或“兇猛”。在繁體字中,狃虓的寫法為“狃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狃虓的寫法多種多樣,有“疆”、“廣”、“邊”等不同的變體形式。這些不同的寫法是根據當時的書法風格和使用習慣而形成的。

例句

狃虓用于古代文獻中,不太常見于現代漢語中的日常用語。因此,很難找到準确的現代例句來解釋其具體含義。而在古代文獻中,狃虓常用于描述邊防地區的疆界、邊境或者兇猛的野獸。例如,“邊境狃虓,四方皆備”。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由于狃虓是一個古代漢字,因此在現代漢語中并沒有相關的組詞、近義詞或反義詞。

綜上所述,狃虓是一個古代漢字,其意義為邊境、疆域或兇猛。它的拆分部首為“犭”和“肅”,共有12畫。來源于《說文解字》,在繁體中寫作“狃虓”。在古代,它的寫法有多種變體,可以根據書法風格和使用習慣來選擇。在現代漢語中,狃虓用法較少,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邊界、邊防或兇猛野獸的情境。關于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由于其古老性質,目前并不存在相關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