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方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学则连业,游则共方。”
共方
在汉语词典释义中,“共方”是“共产党方面”的简称,特指中国共产党或其代表的立场、力量,属政治术语。以下从语义、用法及权威参考展开分析:
字面构成
“共”指“共产党”,“方”指“方面”,合称代指共产党阵营。
例: 谈判中,共方代表提出三项主张。(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历史语境
多见于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文献,区分国民党(“国方”)与共产党(“共方”)。
例: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载:“共方坚持和平民主方针。”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共方:共产党方面。用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对立表述中。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缩略词,指中国共产党或其代表势力,具鲜明时代性。
(来源:1997年版第2卷,第143页)
适用场景
需用于历史叙述、政治文献或特定学术语境,避免现代日常泛用。
例: 研究报告中需标注“共方档案”“国方史料”以区分史料来源。
语义演变
当代官方表述已多用“中国共产党”“我方”等正式名称,“共方”渐成历史词汇。
“1946年停战协定期间,共方要求国民党军队撤出华北地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结语
“共方”作为特定历史术语,其释义需结合政治背景与文献语境。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及史料,确保语义准确性。
“共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析:
共方(拼音:gòng fāng)指同一方向,常用于描述兄弟、亲友等共同行动或目标一致的情景。例如《颜氏家训·兄弟》中提到:“学则连业,游则共方”,意为兄弟一起学习、出游时方向一致。
文献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兄弟》,强调兄弟间应共同学习、行动统一,体现传统儒家文化中对家族关系的重视。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共方”可扩展用于形容团体或伙伴间目标一致的协作关系,但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颜氏家训》原文或汉语词典工具(如沪江在线词典)。
鼇头独占饱暖思淫欲表婶并州剪炊事班处之绰然店家队副镦短二房贰离非条件反射枫叶风移俗改分茅赐土服汙光演过蓝寒栗子画骨花里胡哨笏头带虎疫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精湛几事君子仇巨学鸿生浪游两码事杩桶孟叟螟蜓浓腴陪祀强买强卖谴问侨住寝饭庆历请属庆渥求丐驱迈曲蘖绕手三殿三贞五烈神采奕奕升冠食蛤蜊时匠湿疹説中悚汗同忾同袍同泽文算先入之见小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