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皞 、 伏羲 時有龍瑞,故以龍命官。《左傳·昭公十七年》:“ 大皥氏 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杜預 注:“有龍瑞,故以龍命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宓羲 龍師名官。” 顔師古 注:“ 應劭 曰:‘師者長也。以龍紀其官長。’ 張晏 曰:‘ 庖羲 将興,神龍負圖而至,因以名師與官也。’”《資治通鑒·晉安帝元興三年》:“ 魏 主 珪 臨 昭陽殿 改補百官,引朝臣文武,親加銓擇,隨才授任……其官名多不用 漢 魏 之舊,倣上古龍官、鳥官,謂諸曹之使為鳧鴨,取其飛之迅疾也。”
“龍官”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官職名稱,其含義與伏羲時期的祥瑞傳統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龍官”指太皞(伏羲)時代因出現“龍瑞”而以龍命名的官職。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大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杜預注:“有龍瑞,故以龍命官”。這一官職體系體現了早期華夏文明對龍的崇拜。
曆史文獻依據
文化内涵
龍在古代被視為帝王與天命的象征,“龍官”的設立反映了早期社會将自然現象與政權合法性結合的治理觀念,也體現了神話與曆史的交融。
現代應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已不常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研究上古官職體系的語境中。
以上解釋綜合了《左傳》《漢書》等典籍記載,并結合了古代注疏的考據。
《龍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指的是在古代中國,掌管龍的權力和事務的官員。
“龍”這個字的部首是“龍字頭”,它包含了“龍”這個字的核心意義。它總共有16個筆畫,由多個橫、豎、撇、捺等構成。
“官”這個字的部首是“宀字頭”,表示與房屋、住所等有關的意思。它總共有8個筆畫,由多個橫、豎、撇、捺等構成。
《龍官》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有龍作為神聖動物的神話傳說。這個詞在現代漢字中并沒有繁體字形式,因為繁體字主要用于中文書寫的傳統地區,對于一些非常具體的詞語可能沒有對應的繁體字。
在古代中國,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在古代,人們使用篆書或者隸書進行書寫。篆書是刻寫在銅器、玉石、石碑等上面的字形,而隸書則是行書、楷書的前身。
1. 他被任命為龍官,負責管理龍的養殖和保護工作。
2. 這位龍官的能力和魅力讓衆人敬重。
3. 龍官所代表的身份和權力使他成為了衆多人的榜樣。
組詞:龍王、官職、官員
近義詞:龍君、龍政、龍權
反義詞:鳳官(指負責管理鳳的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