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德全如醉的意思、德全如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德全如醉的解釋

《莊子·達生》:“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胷中……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後以“德全如醉”為跌落而無傷之典。 唐 劉禹錫 《秘書崔少監見示墜馬長句因而和之》:“猶賴德全如醉者,不妨吟詠入篇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德全如醉"是一個源自道家哲學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德行完備之人,其言行舉止如同醉酒般自然無為、不露痕迹,體現了道家崇尚的返璞歸真境界。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結合權威文獻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構成

    “德全”指德行圓滿無缺,“如醉”即如同醉酒狀态。合指修養至高者摒棄刻意造作,達到物我兩忘、順應自然的境界。

  2. 哲學内涵

    典出《莊子·達生》:“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于天乎?”莊子以醉者墜車卻無懼無憂為例,說明精神高度凝聚(“神全”)可超越生死恐懼,引申為“德全”者因契合天道而擁有内在的超越性力量。

二、行為表現特征

  1. 自然無為

    如醉酒者不刻意控制行為,“德全”者行事不刻意标榜道德,一切順應本性。《莊子注疏》稱其“混迹人間,同塵而化”,即與世俗和諧共處卻不被俗念所擾。

  2. 大智若愚

    表面看似混沌(如醉态),實為洞察萬物規律後的超脫。清代學者王先謙在《莊子集解》中注解:“德全者與天合,其狀似醉,乃真醒也”,強調其外在表象與内在覺悟的反差。

三、與儒家德行的區别

  1. 修養路徑差異

    儒家強調“克己複禮”的主動修為(《論語·顔淵》),而道家“德全如醉”主張通過“坐忘”“心齋”等功夫消解主觀意志,回歸天然狀态(《莊子·大宗師》)。

  2. 境界表征不同

    儒家追求“文質彬彬”的君子風範(《論語·雍也》),道家則以“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莊子·齊物論》)為至高境界,看似頹放實則蘊含宇宙生機。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莊子·達生》原文及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王先謙《莊子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學術經典叢書)

網絡擴展解釋

“德全如醉”是一個源自《莊子·達生》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存在古今差異,需結合語境理解:

1.典故來源與原始含義

2.現代引申含義

3.使用場景

4.辨析與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莊子》原文或唐代詩文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白衣冠把賣悲纨扇崩感部運逋租國參陪出賣風雲雷雨楚吟刺螫大殺風景頂骨定心鄂褒發氣風和日暖渢融鳳翼分號分水嶺感厲姑胥台鼓筝毫帛橫标衡計和尚頭簡察矯托九華帳積習生常撧蔥駿猷掬飲凱凱牢俎黎山留客袂目眩頭昏南公泥轼扭送鵬衢搶劫犯切磋丘甲氣緯飒焉傷廢上秋燒琴煮鶴深鑒矢魚舒釋鐵漢停辦溫飽溫籍憲眷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