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昧心的意思、昧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昧心的解釋

[against one's conscience] 違心,違背本意;欺心,違背良心(做壞事)

詳細解釋

(1).違心,違背本意。 南朝 宋 鮑照 《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别》詩:“昧心附遠翰,炯言藏佩韋。”

(2).欺心;違背良心。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二:“此皆不忠不孝,昧心害物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王大》:“汝既昧心,我請 黃八官人 ,為汝還之。”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咱也不能幹這個昧心的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昧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違背良心或本意,多用于描述因私利而做出違背道德的行為。例如“昧心錢”指通過欺騙手段獲得的錢財,“昧心事”指違背良心的行為。

  2. 詞源與古籍用例

    • 南朝鮑照《吳興黃浦亭庾中郎别》中“昧心附遠翰”指違心附和他人。
    • 《聊齋志異·王大》提到“汝既昧心”,意為因私利背信棄義。
    • 《西遊記》中“莫喫昧心食”強調出家人不可貪圖不義之財。
  3. 實際語境中的用法
    常用于批評欺騙、隱瞞真相或違背承諾的行為。例如:“明知他人無辜卻作僞證”屬于“昧心之舉”;商業中“以次充好”被稱為“賺昧心錢”。

  4. 近義詞辨析
    與“違心”不同:“違心”側重被迫違背本意(如違心道歉),而“昧心”強調主動背棄道德(如故意欺詐)。


該詞核心含義是“因私欲違背良知”,既可形容具體行為(如撒謊、欺詐),也可構成“昧心錢/事”等固定搭配。使用時需注意語境中的道德批判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昧心》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日部和心部。其中,日部在漢字中又稱為陽部或太陽底,表示和太陽有關的意義。心部在漢字中稱為心字底,表示與心靈、内心有關的意義。

根據部首和筆畫的拆分,我們可以看出《昧心》總共有8個筆畫,其中日部占3個,心部占5個。

意思和來源

《昧心》是一個四字詞語,意思是指某個人或事物的内心動機、念頭不明晰、不清楚、難以捉摸。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比如《讀書志》中有一段記載:“昧心易遺,遺則不悟。”意思是指内心模糊不清、迷迷糊糊的狀态,這種狀态容易導緻遺忘和不理解。

繁體寫法

《昧心》的繁體寫法是「昧心」,采用了傳統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昧心」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字形為「蔑心」。

例句

1. 他的行為總是讓人摸不透,彷佛昧心一般。

2. 這個僞善的政客總是昧心說一套做一套。

3. 她的意圖總是昧心不露痕迹,讓人捉摸不透。

組詞

1. 昧良心:指某人對于正義、道德等方面不明确或有意忽視的心态。

2. 昧着良心:形容某人行事不誠實、不坦率,缺乏責任心。

3. 遮昧:指掩蓋真相,不坦誠。

4. 昧利:指不明白、不理會個人利益。

5. 心機深沉:形容某人内心深藏不露,讓人難以掌握其動機。

近義詞

近義詞有:狡猾、奸詐、隱蔽、腹诽。

反義詞

反義詞有:坦白、真誠、公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