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月債的意思、六月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月債的解釋

舊時民間有“六月債,趁熱還”的諺語,意謂農民六月借債,須承諾秋收後償還。後常借以比喻報應迅速。 元 施惠 《幽閨記·圖形追捕》:“六月債,還得快。禀老爺,打多少?”《金6*6*梅詞話》第二四回:“六月債兒熱,還得快,就是甚麼打緊!” 明 馮夢龍 《挂枝兒·識破》曲:“你閃人,人閃你,好似六月債。”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六月債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六月債"是漢語中流傳的民間俗語,其核心含義指短期内必須償還的債務或行為後果,比喻現世現報的因果關系。該說法源自農耕社會中債務周期與農作物收獲時間的關系,農曆六月正值青黃不接之際,此時催債既難償還又顯急迫,故引申為"急迫且難以回避的責任或報應"。

從語言學角度看,《中國俗語大辭典》将其定義為"形容迫在眉睫的報應或債務",常見于口語表達。語義結構包含兩層關聯:時間維度上強調"六月"特定期限帶來的緊迫感,倫理維度上暗含"欠債必還"的道德訓誡,如《漢語諺語俗語辭典》中例句"六月債,還得快"即體現這種因果關聯。

在實際使用中,該俗語既可指字面意義的短期債務,如《經濟民俗辭典》記載的"舊時農村六月賒賬,秋收必還"的契約傳統;更多用于比喻違背道義的行為會招緻迅速反噬,如明代話本《醒世恒言》中"欺心暗室,終是六月債"的警示。現代語境下常被媒體借喻環保、金融等領域的短期行為危害,如《人民日報》時評曾用"污染環境實屬六月債"強調生态治理的緊迫性。


參考資料:

  1. 《中國俗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漢語諺語俗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
  3. 《經濟民俗辭典》(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4. 《醒世恒言》(中華書局,2008校注本)
  5. 《人民日報》2019年6月5日生态專題評論

網絡擴展解釋

“六月債”是一個源自中國民間諺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體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該詞源于諺語“六月債,趁熱還”,最初指農民在農曆六月青黃不接時借債,承諾秋收後償還。由于六月到秋收僅隔數月,後引申為報應或結果來得迅速的比喻,強調因果關系的即時性。

二、具體内涵

  1. 本義
    舊時農業生産周期中,六月是農作物尚未成熟的困難時期,農民此時借貸需以秋收為還款期限,形成短期債務關系。

  2. 引申義
    元代戲曲《幽閨記》中“六月債,還得快”的台詞,以及《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四回的應用,均将這一經濟行為升華為現世報的象征,暗含“善惡有報”的倫理觀念。

三、使用場景

四、文化意義

該詞彙濃縮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經濟模式與道德觀,通過具象的農事周期傳遞“因果循環”的哲學思想,在民間文學和戲曲中成為具有警世功能的修辭手法。

别人正在浏覽...

阿撲慚駭參集嚵榮禅味乘桴浮海重挂愁猜大逆不道帝鄉扼捥返魂樹反形豐長風起雲湧風饕服媚甘教管路故伎郭碑嘉憫兼術見兔顧犬郊薮極妙驚風扯火絶出苦悰昆侖兒練核連近料子禮壞樂崩绫纨淩霄花留有餘地絡幕泸州市蓬麻癖愛敲定求醫人急偎親弱房少從沙裙石匮束置松慢嵩丘徒讬空言卧鹿五達道霧鬙相輔相成飨勞香油馃子諧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