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門戶鎖鑰。《西京雜記》卷六:“初至一戶,無扃鑰。”《新唐書·元德秀傳》:“﹝ 德秀 ﹞愛 陸渾 佳山水,乃定居,不為牆垣扃鑰,家無僕妾。”
(2).比喻出入必經的要地。 清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金旅》:“我海疆砲臺, 大連灣 式最新……為 旅順口 後路扃鑰。”
(3).關閉,鎖閉。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二:“ 逸卿 有故出城,囑其家謹扃鑰。”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趙韓王園》:“子孫皆家京師,罕居之,故園池亦以扃鑰為常。” 明 馬愈 《馬氏日抄·寄盜》:“有偷兒自天牕中下,檢其細輭,仍從屋上逸去。門戶扃鑰如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署中篋笥,每火自内發,而扃鑰如故。”
“扃鑰”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ōng yuè(根據、的注音),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門戶鎖鑰
指門闩或鎖具,表示門戶的關閉裝置。例如《西京雜記》卷六提到“初至一戶,無扃鑰”,即描述門戶無鎖的狀态。
關閉、鎖閉
引申為關閉的動作或狀态。《新唐書·元德秀傳》中“不為牆垣扃鑰”即表示不設門鎖。
出入必經的要地
比喻地理位置或事物的關鍵所在。例如“金村乃是站之當鑰者”(引《徐霞客遊記》),此處“鑰”指樞紐要地。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西京雜記》《新唐書》等古籍原文。
扃鑰(jiong yao)又稱為“扃鑰匙”,是指扣在門上的鑰匙。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來開啟和關閉門戶。擁有合適的扃鑰才能方便進出。
扃鑰的部首拆分為“門”和“钅”兩部分。其中,“門”表明它與門相關,“钅”是金屬部首,暗示它是由金屬制成。
扃鑰的筆畫總數為10畫。其中,“扃”是5畫,“鑰”是5畫。
扃鑰是古代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戰國時期。在古代,人們開始使用門和鑰匙來保護財産安全。扃鑰就是當時那個時代的門鎖。
繁體字“扃鑰”可以用來表示扃鑰。
在古代,扃鑰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銅器文字的發現,有些古銅器上的銘文中描繪了扃鑰的形象。在這些銅器上,扃鑰的形狀和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上是相似的。
1. 我找不到扃鑰,無法進入房間。
2. 他将扃鑰放在了口袋裡。
3. 這把扃鑰已經使用了很久,需要更換了。
扃闩、鑰匙、門扣、保險
鑰匙、門鎖、門闩、門柄
開門、開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