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絶哭的意思、絶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絶哭的解釋

悲痛哭泣。謂傷心之極。《晉書·桓石虔傳》:“古人絶哭,金革弗避,況在餘哀,豈得辭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絶哭"一詞在現代漢語權威詞典中未見收錄,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與古籍用例推斷。從字義分析:

  1. 字義拆解

    • 絶(jué): 本義為“斷絲”,引申為“斷絕”、“竭盡”、“極”、“最”等義。在描述情感或行為時,常表程度之深,如“絕叫”(大聲呼叫)、“絕倒”(極為佩服或大笑)。
    • 哭(kū): 本義為“因悲傷或激動而流淚發聲”。
  2. 詞義推斷 結合“絶”表“極盡、極度”的副詞性用法,“絶哭”可理解為:

    • 極度哀傷地哭泣: 形容悲傷至極,痛哭不止。
    • 哭到氣絕/力竭: 形容哭泣之劇烈,以至于氣息斷絕或體力耗盡(此解更側重動作的結果)。
  3. 古籍用例佐證 該詞雖未入主流詞典,但在古籍文獻中有零星出現,其意多指向“極度哀傷地哭泣”或“哭到極點”。例如:

    • 《後漢書·列女傳·陰瑜妻》記載荀采事迹:“(荀采)因掩戶,以粉書扉上曰:‘屍還陰。’‘陰’字未及成,懼有來者,遂以衣帶自缢。左右奔救,已絶哭矣。” 此處“絶哭”指荀采自缢時(或被發現時)已氣絕身亡(“絶”)且處于哭泣狀态(“哭”),或指被發現時已因哭泣(掙紮?)而氣絕。此例更支持“哭到氣絕”之意。
    • 後世詩文仿古或描述極度悲痛時,或有沿用此詞者,意指悲恸至極的哭泣。

結論: “絶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已非常用。其核心含義指極度悲傷、聲嘶力竭的哭泣,常帶有哭到氣息斷絕或筋疲力盡的意味,用以形容極緻的悲痛之情。其使用多見于古代文獻記載或仿古語境中。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絶哭”(jué k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絶哭”指因極度悲痛而哭泣,形容傷心到極點。該詞強調情感上的極緻狀态,常用于描述喪親、重大變故等場景下的哀恸。

  2. 出處與例句
    據《晉書·桓石虔傳》記載:“古人絶哭,金革弗避,況在餘哀,豈得辭事!”此處“絶哭”指在喪期悲痛至極,即使戰事(金革)當前也不回避,突顯哀傷之深。

  3. 相關擴展

    • 該詞結構為“絶”(極端)與“哭”(哭泣)的組合,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類似表達包括“恸哭”“悲號”等,但“絶哭”更側重情感強度的極限狀态。

總結來看,“絶哭”是一個情感色彩濃重的古語詞彙,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哀痛程度。

别人正在浏覽...

八大八小誖語本券跛蹇不死方讒慝出家入道大羅氏雕龍畫鳳法防翻讨發笑蜚翹共辔工裝鬼風疙瘩輥雷汗汗沺沺酣讴黉舍誨讓彙總減腳鵝家族箕畚傑士饑困警察局警勵居居開覺煉骨鈴子嵂崒馬式滅虢取虞蔑夷鳥集鱗萃聘約謙飾窮酸餓醋權與三八節生小濕家爽目束馬縣車鼠偷狗盜贖杖斯拉夫字母陶缸田土腿窪子頹息惋懑五祀誤脫弦影下裝謝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