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痛哭泣。謂傷心之極。《晉書·桓石虔傳》:“古人絶哭,金革弗避,況在餘哀,豈得辭事!”
“絶哭”(jué k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絶哭”指因極度悲痛而哭泣,形容傷心到極點。該詞強調情感上的極緻狀态,常用于描述喪親、重大變故等場景下的哀恸。
出處與例句
據《晉書·桓石虔傳》記載:“古人絶哭,金革弗避,況在餘哀,豈得辭事!”此處“絶哭”指在喪期悲痛至極,即使戰事(金革)當前也不回避,突顯哀傷之深。
相關擴展
總結來看,“絶哭”是一個情感色彩濃重的古語詞彙,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哀痛程度。
《絶哭》是一個漢字詞語,表達了停止哭泣、不再哭泣的意思。
《絶哭》由兩個部首組成:關部和口部。
這個詞共有16畫。
《絶哭》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山陝》一篇中,該詩描繪了個人哭泣悲傷的情景。
《絶哭》的繁體字為「絕哭」。
在古代,「絶哭」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可能因不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而變化。
1. 她失去了親人,無法停止絶哭。
2. 經過長時間的悲痛,他終于絶哭了。
1. 絶望:停止希望、失去信心。
2. 絶食:停止進食、斷食。
3. 絶境:陷入極度困難或危機中。
1. 不哭:不再哭泣。
2. 止淚:停止流淚。
繼續哭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