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公車上書的意思、公車上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公車上書的解釋

(1). 漢 制,吏民上書言事,均由公車令接待。上書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史記·滑稽列傳》:“ 朔 初入 長安 ,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

(2).指 清 末一曆史事件。公元1895年( 清 光緒 二一年)4月, 清 政府在 中 日 甲午戰争中失敗,派 李鴻章 赴 日 籤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引起全國人民的反對。是年, 康有為 在京會試,他號召各省舉人一千三百餘人聯名上 * ,提出拒籤和約、遷都抗戰、變法圖強三項主張,震撼全國。史稱“公車上書”。 吳玉章 《從甲午戰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一:“當時正在 北京 會試的各省舉子也紛紛集會、請願, 康有為 即曾聯絡其中的一千馀人,舉行了著名的‘公車上書’,要求拒和遷都,變法圖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公車上書”一詞包含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成語演變來理解:

一、原義(漢代制度)

“公車”是漢代官署名,負責接待吏民上書或舉人進京應試。成語最早出自《史記·東方朔傳》,指士人通過公車機構向朝廷上書言事,如東方朔曾“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牍”。


二、曆史事件(清末)

特指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等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的事件:

  1. 背景:甲午戰敗後,清政府拟籤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并賠款。
  2. 行動:康有為召集1300餘名(一說603名)舉人聯名上書,提出三項主張:
    • 拒籤和約
    • 遷都抗戰
    • 變法圖強。
  3. 意義:标志着維新變法從思潮發展為政治運動,康有為由此成為維新派領袖。

三、成語含義演變

現代語境中,“公車上書”被部分來源誤釋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張貼廣告”(如),但此用法缺乏權威依據。主流解釋仍以曆史含義為主,需注意語境區分。

(注:關于舉人數量差異,不同文獻記載不一,建議參考權威史料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車上書》的意思

《公車上書》是指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閱讀書籍或寫作。它是一種将碎片時間用于學習和閱讀的方式,也是一種提高閱讀效率和利用時間的方法。

《公車上書》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公車上書》這個詞可以拆分為:
- 部首:公車(車字部)
- 筆畫:公(一畫)+車(七畫)+上(三畫)+書(四畫)

《公車上書》的來源

《公車上書》這個詞是最早由中國作家賈平凹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他提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讀書和寫作,利用碎片時間來擴展知識和提高自己。

《公車上書》的繁體

《公車上書》的繁體字為《公車上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是《公車上書》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公車上書》的例句

1. 他每天上下班都在公車上書,提高了自己的閱讀量。
2. 公車上書成了我閑暇時間的最佳方式。
3. 在擁擠的地鐵裡,公車上書成為了我舒緩壓力的法寶。

與《公車上書》相關的組詞

1. 公共交通
2. 閱讀
3. 碎片時間
4. 書籍
5. 寫作

與《公車上書》意思相關的近義詞

1. 車載閱讀
2. 車上讀書
3. 公交讀書

與《公車上書》意思相關的反義詞

1. 走路
2. 開車
3. 瞎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