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袍的意思、绯袍的詳細解釋
绯袍的解釋
紅色官服。《宋史·儀衛志二》:“ 太宗 太平興國 初,增主輦二十四人……奉珍珠、七寳、翠毛華樹二人,衣緋袍。” 明 王玉峰 《焚香記·看榜》:“宮花斜倚烏帽偏,緋袍半軃壓錦韉,身世 蓬 瀛 ,天上人間。”《鏡花緣》第九九回:“細細看去,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一不有。也有緋袍象簡在那裡伸手的,也有胥吏隸役在那裡勒索的。”
詞語分解
- 绯的解釋 绯 (緋) ē 紅色:绯紅。深绯。淺绯。绯桃(桃花)。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袍的解釋 袍 á 中式長衣:袍子。長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舊時軍人相稱)。袍澤(“袍”和“澤”均為古代衣服,後以此稱軍隊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誼”、“袍袍故舊”)。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筆
網絡擴展解釋
“绯袍”是古代官員服飾中的一種紅色官服,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绯袍”由“绯”(紅色)和“袍”(長衣)組成,專指紅色官服,主要用于古代官員的正式場合穿戴。其顔色深淺與官員品級相關,例如唐代四品、五品官員着绯色官服,宋代則四品以上官員穿绯袍。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 宋代制度
《宋史·儀衛志二》記載,宋太宗時期,主辇官員中有人“衣绯袍”,表明其身份與職責。
- 明代文學作品
明代戲曲《焚香記》提到“绯袍半軃壓錦韉”,通過服飾細節刻畫官員形象。
- 清代小說引用
《鏡花緣》第九九回描述市井場景時,提到“绯袍象簡”的官員,反映清代對前朝官服的文學化沿用。
三、文化象征
绯色在古代被視為尊貴之色,與官階地位緊密相關。例如:
- 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馬青衫濕”的“青衫”與“绯袍”形成對比,凸顯品級差異;
- 明代詩詞《送童太守入桂林》以“绯袍金绶紫微臣”形容高官儀态。
四、實際用例
- 文武百官場景:如“紫袍玉帶或绯袍金帶的官員跪拜”(《查字典》例句);
- 儀仗隊列:宋代珍珠、七寶供奉者亦穿绯袍,顯示禮儀規格。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代官服制度,可查閱《宋史·輿服志》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绯袍(fēi páo)作為一個詞彙,有着豐富的含義和背後的文化内涵。它是一個名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绯和袍。绯(fēi)是一個漢字,由“纟”和“費”兩個部首組成,共有六畫。袍(páo)也是一個漢字,由“衤”和“包”兩個部首組成,共有八畫。
绯袍這個詞源于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它是一種紅色或者紅色調的衣袍。在古代,绯袍作為一種服飾,通常被高官顯貴所穿戴。绯袍的顔色鮮豔且富有光澤,代表着權勢和尊貴,常用來象征高位重任和威嚴。
在繁體字中,绯袍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绯袍這個詞的基本寫法依然相似,并且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幾個關于绯袍的例句:
1. 他身穿绯袍,憑借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成為了國家的領導人。
2. 那位大臣的绯袍閃閃發光,讓人對他的地位和權勢感到敬畏。
3. 在古代宮廷中,隻有皇帝和貴族才能穿戴绯袍。
除了绯袍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彙。例如,绯聞表示不實的傳聞或謠言,與绯袍并沒有實質上的關聯。 另外,近義詞可以是朱衣,反義詞可能是樸素服飾。
綜上所述,绯袍是一種古代紅色衣袍,寓意高位尊貴和權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