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說訓誨。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以規矩為軒駕,以講誨為哺乳。”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三·慧赜》:“會 唐 運勃興,蒼生攸濟, 賾 不滞物我,來從帝城,講誨暫揚,傾都請道。”
“講誨”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ng huì,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口頭教導進行訓誨,強調傳授知識、道德或啟發他人。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講誨”體現了古代教育中“言傳身教”的理念,強調通過語言引導實現知識傳遞與道德培育。其曆史用例和構詞特點使其成為研究傳統文化與教育思想的重要詞彙。
講誨(jiǎng huì)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漢字詞語,由“講”和“誨”兩個字組成。
“講”字的部首是言字旁,它由讠部和井字底構成,總共有6劃;而“誨”字的部首是讠部,由讠和曷構成,總共有9劃。
“講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文化中,它指的是傳授教導、教誨人們的意思。當時的士人和學者經常進行“講誨”活動,用以傳承尊賢禮樂、教化後人。
在繁體字中,“講”字和“誨”字的形狀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寫“講”的時候,上方加一個“工”字,下方寫一個“䒒”字;寫“誨”的時候,上方寫“讠”字,下面寫一個“曷”字。
1. 他受到了老師嚴厲的講誨,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2. 父親經常給我們講誨,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
開講、說誨、口誨、教訓。
講授、教訓、教導、訓誨。
聽從、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