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海的意思、趕海的詳細解釋
趕海的解釋
[beach comb] 〈方〉∶趁退潮時到海灘撿取魚蝦、貝殼等
詞語分解
- 趕的解釋 趕 (趕) ǎ 追,盡早或及時到達:趕超。趕集。趕先進。 從速,快做:趕快。趕路。趕任務。 驅逐,驅使:趕羊。驅趕。 等到(某個時候):趕明兒。 遇到(某種情形或機會):正趕上。 筆畫數:; 部首:
- 海的解釋 海 ǎ 靠近大陸,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用于湖泊名稱:青海。*********。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辭,稱對方大度包容)。誇下海口。 喻數量多的
網絡擴展解釋
“趕海”是一個源于沿海地區生活的詞語,其核心含義是利用潮汐規律,在退潮時到海灘或礁石區域采集海産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字面意義:指居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自然規律,趁退潮時到海岸的灘塗、礁石或淺水區打撈、拾取海産品(如貝類、螃蟹、小魚等)的過程。
- 方言來源:該詞常見于中國沿海地區的方言,例如山東、浙江象山等地。
2.具體活動内容
- 常見收獲:包括海蟹、貓眼螺、八爪魚、貝類等海洋生物,部分區域還可能遇到墨魚或小型魚類。
- 操作方式:需攜帶工具(如鏟子、水桶等),在裸露的灘塗上翻找或捕捉滞留的生物。
3.時間與地點選擇
- 最佳時間:通常選擇農曆初一至初三的大潮汛期間,此時退潮幅度大、速度快,灘塗暴露更充分。例如:
- 初一:最低潮約11:30,最佳時段為9:30-13:30;
- 初二:最低潮約12:10,最佳時段為10:10-14:10。
- 地點建議:避開旅遊熱點海域,選擇人少且生态豐富的自然灘塗。
4.文化與象征意義
- 生活傳統: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生産活動之一,體現了“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
- 精神延伸:在文學或網絡語境中,也被賦予“探索未知”“勇于挑戰”的象征意義,比喻對新領域或機遇的追求。
5.注意事項
- 安全風險:需關注潮汐時間表,避免漲潮被困;部分區域可能有暗流或危險生物。
- 生态保護:合理采集,避免過度破壞海洋生态平衡。
若需了解具體趕海技巧或區域特色(如象山趕海),可進一步查閱相關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趕海這個詞的意思是在海灘或沙灘上搜尋或捕撈海産品,比如貝殼、螃蟹、海帶等。它的拆分部首是走和海,其中“走”是指行走的意思,而“海”則表示海洋。根據部首的筆畫數,可以知道“趕海”的拼音是gǎn hǎi。
趕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中國古時候,許多人居住在海濱地區,趕海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生計來源。人們會根據潮汐和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走向海灘,進行捕撈或采集海産品。
趕海的繁體字寫法是「趕海」。相比簡體字,繁體字中的「趕」多了一個「走」的義素,表示行走或追趕的意思。
在古時候,趕海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不同朝代和地區的人們使用的字體和字形會有差異。然而,總體來說,趕海這個詞的基本含義相似。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一家人在周末會去海邊趕海。
2. 她是一個喜歡趕海的人,每個暑假都會去。
3. 天氣晴朗,正是趕海的好時機。
一些與趕海相關的組詞包括:海灘、貝殼、螃蟹、海産品、海帶等。
一些與趕海近義的詞語有:捕魚、捕獲、撈取等。
目前我沒有找到與趕海反義的詞語,因為相反的動作可能是不去趕海,而是待在岸上。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