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始作俑者的意思、始作俑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始作俑者的解釋

[be who first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of burying wooden image with dead] 開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

詳細解釋

開始用俑殉葬的人。《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後以比喻某種壞事或惡劣風氣的肇始人。《鏡花緣》第七九回:“你要提起‘左手如托 泰山 ’這句,真是害人不淺!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忽然用了‘托’字,初學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實實可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始作俑者"的漢語詞典釋義

"始作俑者"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文化内涵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第一個做某種壞事或開創某種惡劣風氣的人。現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 字義與詞源解析

  1. 始:開端、最初。
  2. 作:制作、興起。
  3.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人形偶像,用以替代活人殉葬。
  4. 者:指代“……的人”。
    • 因此,字面意思即“最初制作俑人的人”。

二、 典故出處與引申義

三、 權威詞典釋義

四、 核心語義與用法

“始作俑者”源于孔子對以俑殉葬這一做法的批判,本義指最早制作殉葬用俑的人。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其語義泛化,現已成為一個常用成語,專指開創某種壞事或惡劣風氣的人,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用于追究不良事件或風氣的源頭責任。

參考來源:

  1. 《孟子·梁惠王上》(古籍原文,可參考權威出版社版本如中華書局《孟子譯注》)。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始作俑者”是漢語中常用的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出處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字面意思:最早制作陶俑或木俑用于殉葬的人。
•比喻義:指第一個開創惡劣風氣或帶頭做壞事的人,帶有強烈貶義。
•近義詞:罪魁禍首。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孔子曾批判用俑殉葬的行為,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最初用俑陪葬的人,恐怕會斷子絕孫吧!)。孟子進一步引申此觀點,強調統治者若導緻百姓餓死,比用俑殉葬更不可容忍。

三、使用注意事項

  1. 貶義屬性:不可用于中性或褒義語境。例如“科技創新的始作俑者”屬于誤用。
  2. 對象限定:特指“壞事或不良風氣的發起者”,如“網絡謠言的始作俑者”。
  3. 易錯點:常被誤認為“首創者”的同義詞,實際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情感色彩。

四、例句參考 • 曆史事件中,侵略戰争的始作俑者終将受到審判。
• 這起詐騙案的始作俑者已被警方抓獲。

知識延伸:古代早期以活人殉葬,後用俑代替,但孔子認為俑形似真人仍屬不仁,故批判“始作俑者”。成語的演變體現了古代倫理觀念的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

暗過焙治崩褫辨明鬓垂補背常楊串鼻子楮條誕敷電赩雕俗地皮蕃國歌呗更衣故步自畫行衞函隱诃咥劾驗懷化回修甲吏交儆憿絶既不沙救援急要讵能看馬叩栧悃愚括籍料世令圖曆稔陋室空堂珞珞瞢滞名噪一時某地謀爲不軌木魅偏制錢郎遷神牲架施效绶花水疱缌麻瑣帏歎怨淘戰屠酥網絡亡逝隈藏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