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始作俑者的意思、始作俑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始作俑者的解釋

[be who first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of burying wooden image with dead] 開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

詳細解釋

開始用俑殉葬的人。《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後以比喻某種壞事或惡劣風氣的肇始人。《鏡花緣》第七九回:“你要提起‘左手如托 泰山 ’這句,真是害人不淺!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忽然用了‘托’字,初學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實實可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始作俑者”是漢語中常用的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出處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字面意思:最早制作陶俑或木俑用于殉葬的人。
•比喻義:指第一個開創惡劣風氣或帶頭做壞事的人,帶有強烈貶義。
•近義詞:罪魁禍首。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孔子曾批判用俑殉葬的行為,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最初用俑陪葬的人,恐怕會斷子絕孫吧!)。孟子進一步引申此觀點,強調統治者若導緻百姓餓死,比用俑殉葬更不可容忍。

三、使用注意事項

  1. 貶義屬性:不可用于中性或褒義語境。例如“科技創新的始作俑者”屬于誤用。
  2. 對象限定:特指“壞事或不良風氣的發起者”,如“網絡謠言的始作俑者”。
  3. 易錯點:常被誤認為“首創者”的同義詞,實際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情感色彩。

四、例句參考 • 曆史事件中,侵略戰争的始作俑者終将受到審判。
• 這起詐騙案的始作俑者已被警方抓獲。

知識延伸:古代早期以活人殉葬,後用俑代替,但孔子認為俑形似真人仍屬不仁,故批判“始作俑者”。成語的演變體現了古代倫理觀念的變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是一個成語,由“始”、“作”、“俑”、“者”四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始(女)、作(作)、俑(人、亻)、者(老)。

筆畫:始(7畫)、作(9畫)、俑(9畫)、者(8畫)。

來源

《始作俑者》最早出自《論語·公冶長》,其中有一句話是:“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意思是說第一個造假的人,會沒有後續的嗎?從而引申為創始者、罪魁禍首。

繁體

《始作俑者》的繁體字為「始作俑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始作俑者》并沒有特殊的古代寫法。

例句

他是這個謠言的始作俑者,散播了那麼多的謊言。

組詞

始末、作惡多端、俑陶、無始無終。

近義詞

始作斯俑、始作伥鬼。

反義詞

起止明确、不作惡、無罪之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