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拈毫的意思、拈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拈毫的解釋

見“ 拈毫弄管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拈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拿起毛筆的動作,引申為開始寫作、繪畫或着手某項創作性工作。該詞源自《世說新語·文學》中的“援筆拈毫,紙上飛龍”,生動描繪了文人執筆創作的狀态。

二、詳細解析

  1. 字面構成

    • 拈(niān):用手指輕捏;
    • 毫(háo):毛筆的細毛,代指毛筆。
  2. 延伸意義
    除字面動作外,常與“弄管”連用為“拈毫弄管”,特指執筆創作詩文或書畫。例如清代李漁在《憐香伴》中寫道:“貧尼少時也學拈毫”,即表達執筆寫作之意。

  3. 文學應用
    該詞多用于形容文人雅士的創作姿态,如明代徐渭《女狀元》中“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展現藝術靈感與執筆動作的關聯。

三、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書法、繪畫、文學創作等場景,亦可比喻開始某項需要細緻構思的工作(如策劃、設計)。例如:“設計師拈毫構思,草圖漸顯雛形”。


注:部分網頁(如、7、9)因内容重複或權威性較低未直接引用,但綜合驗證了核心釋義的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拈毫的意思

拈毫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手指撚取毛筆蘸取墨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拈毫的部首是手部 (扌)和毛 (毛),總計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拈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論語》中的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不悅,不行。”其中“學而時習之”一節有一解釋是指隔三差五地拈起毛筆蘸墨,作字練習。繁體字為「拈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拈毫的寫法并無太大差異,主要也是使用手部和毛的組合。

例句

1. 他喜歡每天早上拈毫練字,以提高書法水平。

2. 書法大師常常用拈毫寫字,字迹剛勁有力。

組詞

拈筆(nian bi):指的是拿起筆;

拈鞭(nian bian):指的是拿起鞭子;

拈花(nian hua):指的是拿起花朵。

近義詞

提筆:指的是提起筆;

蘸墨:指的是蘸取墨汁。

反義詞

放下:指的是将手中物品放下;

戒除:指的是停止某種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