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阙的意思、蓋阙的詳細解釋
蓋阙的解釋
《論語·子路》:“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後“蓋闕”連用,指缺少,阙疑。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然矢言之道蓋闕,庸器之制久淪,所以箴銘異用,罕施於代。” 唐 韓愈 《上宰相書》:“主上感傷山林之士有逸遺者,屢詔内外之臣,旁求於四海,而其至者蓋闕焉。”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惠周惕》:“ 賈公彥 於 鄭 注,如飛茅扶蘇薄借綦之類,皆不能疏,所讀之字,亦不能疏,輒曰從俗讀,甚違不知蓋闕之義。”
詞語分解
- 蓋的解釋 蓋 (蓋) à 有遮蔽作用的東西:蓋子。鍋蓋。瓶蓋。膝蓋。天靈蓋。 傘:雨蓋。 由上往下覆,遮掩:覆蓋。遮蓋。掩蓋。蓋澆飯。 壓倒,超過:蓋世無雙。 方言,超出一般地好:這本書真叫蓋! 用印,打上:蓋
- 阙的解釋 阙 (闕) è 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宮阙。 皇帝居處,借指朝廷:阙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京城,宮殿:“城阙輔三秦”。 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兩岸連山,略無阙處”。
網絡擴展解釋
“蓋阙”是一個源自《論語》的詞語,其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本義及核心含義(源于《論語》)
-
出處與基本釋義
源自《論語·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阙如也。”。原指君子對不了解的事物應保持謹慎态度,不妄加論斷,即“阙疑”(存疑或空缺)。
-
引申用法
後演變為固定詞組,表示缺失、存疑或保留态度。例如: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用“蓋阙”形容某些道理或制度的缺失;
- 唐代韓愈在《上宰相書》中以“蓋阙”表達人才未被舉薦的遺憾。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資料(如)提到“蓋阙”指古代建築中宏偉的“阙”形裝飾,形容建築壯麗。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且與其他文獻的語義關聯較弱,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
- 優先含義:源自儒家經典,強調對未知的審慎态度。
- 使用場景:多用于學術、文學領域,表達存疑或謙遜的立場。
- 注意:建築相關的解釋需謹慎考據,建議以經典文獻為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蓋阙》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蓋阙(gài què)是一個古代漢字詞彙,意為修建宮殿或寶塔的頂部結構。它可以用作名詞或動詞。作為名詞,它指的是宮殿或寶塔的封頂部分;作為動詞,它表示修建或添加頂部結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蓋(gài)的部首是皿,共7個筆畫;
- 阙(què)的部首是阝,共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 蓋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十一·秦始皇本紀》中,描述了秦始皇修建兵馬俑和宮殿時用到的頂部結構。在繁體字中,蓋阙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中,蓋阙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差别。
例句:
- 宮殿封頂之後,高聳的蓋阙使整個建築更加莊嚴肅穆。
組詞:
- 蓋樓、蓋印、阙樓、阙裡、封閣等。
近義詞:
- 歇閣、舍閣、高閣、高屋等。
反義詞:
- 基層、低屋、平房、簡舍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