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改命的意思、改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改命的解釋

(1).改變成命。《易·革》:“有孚,改命。吉。” 高亨 注:“其命既下而又改之也。” 唐 韓愈 《送李尚書赴襄陽八韻》:“帝憂南國切,改命付忠良。”

(2).更名;改變稱呼。《左傳·宣公四年》:“王思 子文 之治 楚國 也,曰:‘ 子文 無後,何以勸善?’使復其所,改命曰‘生’。” 杜預 注:“易其名也。”《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夫人使饋之錦與馬,先之以玉,曰:‘君之妾 棄 ,使某獻。’左師改命曰:‘君夫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改命”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學意義,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字面釋義與基本概念

“改命”由動詞“改”(改變、變更)與名詞“命”(命運、天命)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改變既定的命運軌迹。在權威詞典中的定義為:

改變命運:指通過主觀努力或外部幹預,扭轉原本注定的生命曆程或境遇。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421頁。


二、文化哲學内涵

  1. 儒家視角:修身以立命

    儒家強調“修身立命”,認為個人可通過道德修養(如《孟子·盡心上》所言“修身以俟之”)主動調整命運方向,體現“人定勝天”的積極價值觀。

    來源:《孟子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

  2. 道家思想:順應與超越

    道家主張“我命在我不在天”(《抱樸子》),提倡通過修煉身心超越天命束縛,但需遵循自然規律(“道”),體現辯證的改命觀。

    來源:《抱樸子内篇校釋》,王明校釋,中華書局,1985年。

  3. 民間信仰:符號化實踐

    在民俗中,“改命”常與風水、占卜等符號化行為關聯,反映人們對掌控不确定性的心理訴求,但需理性辨析其文化象征意義。


三、現代語境下的應用


權威引用總結

“命雖注定,運可轉圜。改命之要,在盡人事而應天時,非妄逆常理也。”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28頁。

網絡擴展解釋

“改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古籍與現代語境綜合理解。以下是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

  1. 改變成命
    源自《易經·革卦》“有孚,改命,吉”,指更改已有的命令或命運。古代多用于政治或軍事決策的調整,如唐代韓愈詩句“帝憂南國切,改命付忠良”()。
    哲學層面則引申為“趨吉避兇”,通過調整行為或選擇規避災禍,如《易》學中“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留一線生機”的解讀()。

  2. 更名或改變稱呼
    見于《左傳·宣公四年》中楚國令尹子文被改稱“生”的典故,強調名稱的變更()。


二、現代延伸含義

  1. 突破命運限制
    現代語境下,“改命”多指通過個人努力、智慧或行為改變既定的命運軌迹,例如“逆天改命”的表述()。

  2. 調整思維與行為模式
    如所述,改命的核心是“改變習以為常的信念和反應模式”,通過覺察與修正日常習慣,逐步實現命運的轉變()。


三、使用場景

“改命”既包含古代對命令或名稱的變更,也融合了現代對命運自主性的追求。其核心在于通過行動、思維調整,突破既定軌迹。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白費蠟鸨合胞兄變數彩旗蠶賊楚歌刍靈登等吊索诋诮底藴頓脫讀書君子沸動鳳尾草豐衍俯躬鋼鏰還嗣蝦蟆衣罕漫漢武函鐘鴻曆監州嘉菽精麤機泉剀拂克敵弓課最塊偉诳亂累綴勵節馬牛襟裾千鐘竅合氣沖霄漢七方青社情數啟強砌煞秋葉撒扇色赧攝縷失之毫厘,差之千裡收服水悍摅武隨陽雁娑盤團支書荼白頽淡誤奪骁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