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極言糧多。古以六斛四鬥為一鐘,一說八斛為一鐘,又謂十斛為一鐘。《孔子家語·緻思》:“ 季孫 之賜我粟千鐘也,而交益親。”《史記·貨殖列傳》:“屠牛羊彘千皮,販穀千鐘,薪稾千車。”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猶託萬鈞於尺舟之上,求千鐘於升合之中。”
(2).指優厚的俸祿。《史記·魏世家》:“ 魏成子 以食祿千鐘,什九在外,什一在内。” 宋 陸遊 《破陣子》詞:“仕至千鐘良易,年過七十常稀。” 明 徐霖 《繡襦記·堕計消魂》:“你且努力加餐,祿享千鐘自有時。”
(3).千盅,千杯。極言酒多或酒量大。《孔叢子·儒服》:“ 堯 舜 千鐘, 孔子 百觚。” 明 沉受先 《三元記·鬥東》:“邂逅相逢,情懷更濃,通霄暢飲千鐘,人生不飲總成空。” 清 袁于令 《西樓記·疑迷》:“酒逢知己千鐘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4).鐘律名。《呂氏春秋·侈樂》:“ 宋 之衰也,作為千鐘。” 高誘 注:“鐘律名。”
“千鐘”是一個多義詞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極言糧多
古代容量單位“鐘”有不同标準:六斛四鬥、八斛或十斛為一鐘。如《孔子家語》記載“季孫之賜我粟千鐘也”,《史記》提到“販穀千鐘”,均形容糧食儲備龐大。
指優厚俸祿
多用于形容高官厚祿,如《史記·魏世家》中“食祿千鐘”,陸遊詞作“仕至千鐘良易”,均以“千鐘”暗喻顯赫地位。
形容酒量或酒宴規模
作“千盅”時,強調飲酒量極大。例如《孔叢子》載“堯舜千鐘,孔子百觚”,歐陽修詞“一飲千鐘”則描繪豪飲場景。
鐘律名稱(較少見)
屬于古代音律術語,具體指向需結合音樂典籍考證,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注意:部分資料(如)将其引申為“價值極高”的成語,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優先參考前三類傳統釋義。
千鐘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千”和“鐘”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千”字是由“一”和“千”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3;“鐘”字是由“”和“中”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8。
“千鐘”一詞來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小雅·千人》篇中。在現代漢字書法中,“千鐘”這個詞通常使用簡化字形“千”,而繁體字形為“千”,兩者意義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所不同。以“千鐘”為例,古代将“千”字書寫時,會将上方的一橫和下方的一橫連接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線條,中間會有一個豎直的撇,整體形狀呈現出曲線和彎曲的感覺。而“鐘”字在古代的寫法,會更加簡潔,通常隻保留“”和“中”兩個部首的結構。
1. 千鐘之聲,響徹山谷。
2. 他的貢獻價值千鐘,功不可沒。
組詞:鐘聲、千聲萬聲、千千萬萬、千載難逢。
近義詞:千聲萬響、千聲萬語、千言萬語。
反義詞:寥寥無幾、一無所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