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武官名。 漢 有骁衛将軍, 東漢 改為骁騎。 晉 領營兵,兼統宿衛。 南朝 梁 置左右骁騎。 隋 改置左右骁衛府,為禁衛軍之一。 唐 宋 因之,而去“府”字,設上将軍、大将軍、将軍等官。 金 元 皆無。參閱《通典·職官十》、《續通典·職官十》。
“骁衞”(xiāo wèi)是中國古代軍事官職名稱,主要職責與禁衛軍相關,其曆史演變及具體職能如下:
漢朝
西漢時期設有“骁衛将軍”,東漢時改稱“骁騎”。此時的骁衞以騎兵為主,負責京城及宮廷護衛。
晉朝與南朝
晉代骁衞不僅統領營兵,還兼管宿衛(宮廷夜間守衛)。南朝梁進一步細化,設立“左右骁騎”兩職,分掌不同禁衛任務。
隋唐時期
隋朝改革禁軍制度,設“左右骁衛府”,成為禁衛軍核心機構之一。唐代延續此制,但去掉“府”字,改稱“左右骁衛”,并增設上将軍、大将軍、将軍等官職,形成層級分明的指揮體系。
宋朝以後
宋代保留唐代制度,仍設骁衛官職。金、元兩代則未沿用此職,可能與政權軍事結構變化有關。
具體制度可參考《通典·職官十》《續通典·職官十》等史籍。
骁衞(xiāo wèi)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介紹。
骁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馬(馬部)和行(彳部)。馬部在左邊,彳部在右邊。它總共有14個筆畫。
骁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職名稱。在古代,骁衞指的是皇帝身邊侍衛的勇士。他們威武勇猛,保衛着皇帝的安全,深受贊譽。
骁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驍衛。
在古時候,骁衞的字形略有不同。它的馬部寫作“馬”,彳部寫作“行”。整體字形更加簡化,但仍然能夠辨識出來。
他很有骁衞的精神,勇往直前。
1. 骁勇:形容人勇猛、精神飽滿。 2. 衞士:指負責保護守衛的士兵或警衛。 3. 驍雄:形容人或事物威武雄壯。
骁衞的近義詞包括骁勇和勇武。
骁衞的反義詞是怯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