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勵節的意思、勵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勵節的解釋

砥砺節操。勵,通“ 礪 ”。《淮南子·脩務訓》:“故君子積志委正,以趣明師,勵節亢高,以絶世俗。”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 王公 束脩勵節,而受讒佞之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勵節"是由"勵"和"節"組合而成的複合詞。《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砥砺節操,謂保持忠貞不渝的節操"。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磨練氣節",強調通過自我約束來培育高尚品格。

從構詞法分析,"勵"本義為勉力、奮勉,《說文解字》釋作"勉力也";"節"原指竹節,引申為法度、操守,如《左傳》載"聖達節,次守節"。二字組合最早見于《晉書·孝友傳》"勵節彌高",指通過持續修養來提升道德高度。

該詞在當代語用中多用于表彰性語境,如《人民日報》在報道模範人物時常用"勵節奉公"等表述。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專題研究》指出,該詞承載着中華文化"重氣節"的價值取向,與"持志""守貞"等詞彙構成道德語義場。

網絡擴展解釋

“勵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ì jié,其核心含義為砥砺節操,即通過自我約束和修養來磨練、堅守高尚的品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勵節”中的“勵”通假“砺”(意為磨砺),指通過不斷修煉來強化道德操守。該詞強調通過内在修養和外在實踐,保持或提升個人的氣節與品格。


二、出處與用法

  1. 典籍來源

    • 最早見于《淮南子·修務訓》:“勵節亢高,以絕世俗。”意為通過磨砺節操,達到超脫世俗的境界。
    • 晉代袁宏《後漢紀》中也有“王公束脩勵節”的記載,指王公約束自身、修養節操。
  2. 實際用例

    • 清代嘉慶皇帝曾禦賜“勵節教忠”匾額,表彰守節教子的母親。
    • 古代士人常以“勵節”自勉,如“勵節介者為矯激”(意為推崇節操者常被視為剛直)。

三、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淮南子》《後漢紀》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姆斯特丹阿平報複苞舉保苗倍諷辨具弊賦波詭博士後補納蠶耕昌繁常套橙蟹重複蟲蝕出口加工區叢辰當諕簜節輀車發家緻業封蓋負羁工業區函令回漩毀妝惛愦件别繭絲角觜糾擾決判隽材贶佑兩立禮兵流貶冥期秾緻疲緩淺妝勤謹卻卻榮級啬事上羾鲨浔升差十阿父時台食飲詩征水戰所遺陶師無可置疑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