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州的意思、監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州的解釋

(1).監察州縣。 唐 薛能 《荔枝詩》:“顆如松子色如櫻,未識蹉跎欲半生。歲杪監州曾見樹,時新入座久聞名。”

(2).指監察州縣之官。 元 虞集 《戶部尚書馬公墓碑》:“公行部,劾治其暴橫者監州一人。”

(3). 宋 代于諸州置通判,亦稱監州。 宋 範仲淹 《送向綜國博通判桂州》詩:“通籍三公後,監州 五嶺 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州是中國古代職官名,特指宋代在州級行政單位設立的監察官職。其核心職能為監督地方政務,防止官員渎職。該官職始設于北宋初年,是中央集權制度下強化地方管控的重要舉措。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監州是“宋時于諸州置通判,與知州同理一州政事,實寓監州之意”。其職責具體包含三個方面:一是審核州府文書,對財政收支具有聯署權;二是監察知州施政,可直接向朝廷密奏;三是參與司法審判,防止冤獄發生。這種制度設計體現了宋代“官職分授,相互牽制”的政治理念。

曆史學者錢穆在《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監州制度雖有效遏制了地方割據,但也造成行政效率降低。隨着南宋時期軍事壓力增大,監州的監察職能逐漸弱化,最終融入地方常規行政體系。

《宋史·職官志》詳細記載了監州的品秩變遷,從初設時的從五品逐步調整為正六品,反映出該官職在實際運作中地位的變化。其存續時間跨越兩宋,直至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後才徹底廢止。

網絡擴展解釋

“監州”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解釋如下:

  1. 監察州縣(動詞性職能)
    指對州縣地方行政的監督職責。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唐代,如薛能《荔枝詩》中“歲杪監州曾見樹”,描述地方官員監察州縣時觀察到荔枝樹的場景。

  2. 監察州縣之官(官職代稱)
    指具體負責監察州縣事務的官員。元代虞集《戶部尚書馬公墓碑》記載“劾治其暴橫者監州一人”,說明監州作為官職行使監察權。

  3. 宋代通判的别稱
    宋代在諸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處理政務并監督州官,被稱為“監州”。如範仲淹相關記載提到通判的職能,這一制度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4. 南朝臨時代理職務
    南朝時期,若某州無刺史,朝廷會派遣官員“監某州事”,簡稱監州,屬臨時代理職務,地位低于正式刺史(見《南齊書·陸慧曉傳》)。

補充說明:監州的職能隨朝代演變,從臨時代理(南朝)到固定監察官(宋元),反映了古代中央集權對地方治理的逐步強化。需注意區分其作為動詞(監察行為)與名詞(官職)的不同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闆肋備辜兵鎮博達步蛐抄奪車腳怆情慈膝的脰烏定道笃友返照回光風戽高裡骨梗歸遜皇上帝昏嚚堅持不懈講舍舊歡局影苦情雷火龍羹砻冢緑茸毛太紙渺漫謬議磨趄子鳥鷇霓虹燈飄飄然琵琶蟲籤河潛名窮囚遒偉訖繄搉估趣風羣丑嚷刮婼羌腮幫子少時嘶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鐵綽銅琶題字萬井卧鼓五省無質無種香灰宵金帳嬉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