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犬彘的意思、犬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犬彘的解釋

(1).狗和豬。《呂氏春秋·明理》:“國有遊虵西東,馬牛乃言,犬彘乃連,有狼入於國。”

(2).喻卑劣或卑劣之人。《漢書·貢禹傳》:“行雖犬彘,家富勢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我為君父死,爾附賊,乃犬彘也,安得久!” 清 李慈銘 《越缦堂讀書記·三朝要典》:“五虎五彪等之犬彘,《春秋》責備,不能無嗛于諸賢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犬彘”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uǎn zhì,其含義可從字面與比喻兩個層面解析:

  1. 字面含義
    指狗和豬兩種動物。例如《呂氏春秋·明理》中記載:“犬彘乃連”,描述動物異常聚集的現象。

  2. 比喻義
    用于貶斥品行卑劣之人,帶有強烈的批判色彩。例如:

    • 《漢書·貢禹傳》以“行雖犬彘”形容行為低劣卻倚仗財富權勢者;
    • 蘇洵《辨奸論》用“食犬彘之食”暗諷王安石生活簡樸到近乎刻意;
    • 《新唐書·張巡傳》中“乃犬彘也”直接斥責叛國者為卑賤之徒。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文學作品中,通過動物類比凸顯人性中的貪婪、愚昧或道德敗壞,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仍有借古喻今的修辭作用。

該詞以動物為喻體,兼具描述性與批判性,常見于曆史文本或激烈譴責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犬彘

犬彘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它的基本意思是指“犬和豬”。在這個詞組中,“犬”指“狗”,“彘”指“豬”。犬彘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卑賤、下賤或低劣的特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犬彘”這個詞組的拆分部首是個字的右邊部分“犭”,而彘的拆分部首是“⺍”。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3畫(犭)和12畫(彘)。

來源

《犬彘》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的第十五章中,“出則犬彘”,意為當我們外出時,就會有犬豬跟隨。這句話是指一個人所交的朋友或所處的環境不好。

繁體

繁體的“犬彘”是「犬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犬彘”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犬”字在古代寫法中,“犬”字的上半部分會畫成一個圓形的頭,下半部分是他的身體。而“彘”字在古代寫法中,“彘”字的右側部分是一個由上向下扭曲的線,表示豬的尾巴。

例句

1. 他的朋友圈中充斥着一群犬彘,他需要改變交友圈子。

2. 這個團隊的整體素質太糟糕了,幾乎整個團隊都是一群犬彘。

組詞

犬行(狗的行走方式)、豬肉(豬的肉)、犬吠(狗的叫聲)、彘族(與豬有關的族群)。

近義詞

卑劣、下賤。

反義詞

高貴、尊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