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荠薴的意思、荠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荠薴的解釋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弱,多分枝。葉卵形,對生,秋季開花,花唇形,淡紫紅色。莖和葉可提取芳香油。幹燥全草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荠薴》:“薺薴處處平地有之,葉似野蘇而稍長,有毛,氣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荠薴(jì níng)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荠”和“薴”二字組成,屬于植物類名詞,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名稱

    指唇形科植物石荠薴(Mosla scabra),又稱“痱子草”。其莖葉具芳香氣味,多生于山野濕地,全草可入藥。《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性辛、微溫”,有解表、祛暑、利濕等功效 。

  2. 古文獻中的記載

    《本草綱目·草部》載:“荠薴,葉似荠而香,故名。”說明其葉形似荠菜且氣味清香,故得此名 。

二、字形與字義解析

三、應用與延伸

  1. 藥用價值

    傳統中醫用其治療感冒、濕疹、痱子等症,《中華本草》載其含揮發油成分(如百裡香酚),具抗菌消炎作用 。

  2. 方言别稱

    在江南地區俗稱“土荊芥”,福建等地稱“臭草”,反映其地域分布與民間認知 。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本草綱目》(校注本),李時珍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
  3.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荠薴”一詞有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植物學釋義(主要含義)

荠薴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Mosla grosseserrata,别稱臭蘇、青白蘇。其特點如下:

  1. 形态特征

    • 莖直立,高20-50厘米,四棱形,多分枝,表面有短柔毛。
    • 葉對生,卵形或卵狀菱形,邊緣具粗鋸齒,葉柄長5-15毫米。
    • 花白色或淡紫紅色,唇形,輪傘花序排列成假總狀;果實為近球形小堅果。
  2. 分布與習性
    主要分布于中國吉林、遼甯、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多生于河邊草地、路旁或灌木叢中。

  3. 用途

    • 藥用:幹燥全草入藥,可利水消腫、和胃制酸,主治腹水水腫、洩瀉、胃酸過多等症。
    • 經濟價值:莖葉可提取芳香油,含百裡香酚、香荊芥酚等成分。

二、成語釋義(較少見)

“荠薴”在古漢語中偶作成語,讀作jì yǐ,比喻人才濟濟且各有所長,如同荠菜與薴草各有用途、互相補充。此用法現代已罕見,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


注意:植物學描述中,不同資料對花色記載略有差異(白色或淡紫紅),可能與生長階段或地域差異有關。如需更詳細分類信息,可參考植物學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比甲哔哩礴喇鼻窪筆削禅說抄近路沖天炮徂暑大後年谠議對口瘡惡食法庭法源風塵碌碌改節易操隔并根子官差桂粉鍋底飯宏伯镬湯檢得佳政胫骨濟世匡時酒慈钜室可悲聯軍連綿字裡程寠乏漏澤園羅裙冥冥之志品綠千祀窮固窮爛殺千刀嬸太太式凴時體飾玩石趾說白道綠送煖偎寒鲐黃坦易他傷甜冰跳花貼鈔停睛通力讬物途遙日暮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