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荠薴的意思、荠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荠薴的解釋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弱,多分枝。葉卵形,對生,秋季開花,花唇形,淡紫紅色。莖和葉可提取芳香油。幹燥全草可入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荠薴》:“薺薴處處平地有之,葉似野蘇而稍長,有毛,氣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荠薴”一詞有兩種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植物學釋義(主要含義)

荠薴是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Mosla grosseserrata,别稱臭蘇、青白蘇。其特點如下:

  1. 形态特征

    • 莖直立,高20-50厘米,四棱形,多分枝,表面有短柔毛。
    • 葉對生,卵形或卵狀菱形,邊緣具粗鋸齒,葉柄長5-15毫米。
    • 花白色或淡紫紅色,唇形,輪傘花序排列成假總狀;果實為近球形小堅果。
  2. 分布與習性
    主要分布于中國吉林、遼甯、山東、江蘇、安徽等地,多生于河邊草地、路旁或灌木叢中。

  3. 用途

    • 藥用:幹燥全草入藥,可利水消腫、和胃制酸,主治腹水水腫、洩瀉、胃酸過多等症。
    • 經濟價值:莖葉可提取芳香油,含百裡香酚、香荊芥酚等成分。

二、成語釋義(較少見)

“荠薴”在古漢語中偶作成語,讀作jì yǐ,比喻人才濟濟且各有所長,如同荠菜與薴草各有用途、互相補充。此用法現代已罕見,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判斷。


注意:植物學描述中,不同資料對花色記載略有差異(白色或淡紫紅),可能與生長階段或地域差異有關。如需更詳細分類信息,可參考植物學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荠薴的意思

《荠薴》(jì yí)是一個表示植物名的詞語。它指的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也稱為薤白,屬于白芥菜科。這種植物生長在中國的濕地和沿海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荠薴》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左邊的部首是「艹」,表示草;右邊的部首是「艹」,也表示草。整個詞語的筆畫數為17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荠薴》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這本古籍。在《爾雅》中,荠薴的解釋是指香菜的一種;而在《廣雅》中,它被解釋為類似于小蔥絲的一種草本植物。此外,《說文解字》中也有對荠薴的記載。

在繁體字中,荠薴的寫法為「薺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荠薴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的寫法為「薺薀」。

例句

1. 田間長滿了青蔥的荠薴。

2. 她用新鮮的荠薴烹饪了一道美味的菜肴。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荠菜、荠葦、荠菜花、荠菜餃子。

近義詞:香菜、薤白。

反義詞:香菜、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