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滂澍的意思、滂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滂澍的解釋

(1).大雨;下大雨。《魏書·王肅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為少澤。”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若我所志克明,天當清朗;如期誠無感,便宜滂澍。使此四輩,知神應之無昧也。”

(2).形容雨大。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杜子春》:“既而大雨滂澍,雷電晦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滂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āng shù,主要用于形容大雨或雨勢極大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大雨;下大雨:指雨量充沛、來勢迅猛的降水現象。例如《魏書·王肅傳》中提到“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描述城外被大雨覆蓋的場景。
    • 形容雨勢大:強調雨水傾瀉而下的狀态,如唐代《續玄怪錄》中“大雨滂澍,雷電晦暝”,渲染了暴雨的猛烈氛圍。
  2. 字形與詞源

    • “滂”本義為水勢浩大或水流湧出,如“滂沱”;“澍”多指及時雨或灌注(同“注”)。兩字組合後,更凸顯雨水既急且大的特性。
  3. 文獻用例

    • 南朝齊王琰《冥祥記》曾用“滂澍”表達祈雨應驗:“若我所志克明,天當清朗……便宜滂澍”,反映了古代對自然現象的敬畏。
  4. 近義詞
    與“滂沱”“傾盆”等詞類似,均用于描述強降雨,但“滂澍”更具書面語色彩,多見于古籍。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魏書》《冥祥記》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滂澍的意思

滂澍(pāng shù)是一個名詞,意指雨水充沛、大量湧現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滂澍的部首是⺡(三點水)和氵(水部),總共有16畫。

來源

滂澍這個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漢書·天文志》。

繁體

在繁體字中,“滂澍”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滂澍”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滂字的古代寫法是“泮”,澍字的古代寫法是“豳”或“淑”。

例句

1. 春天的時候,大雨滂澍,潤澤着大地。

2. 一場滂澍的暴雨過後,田野間的莊稼更加茁壯了。

3. 這個地區一年四季都有滂澍的雨水,所以非常適合農業發展。

組詞

1. 滂滂:形容水聲、雨聲等連續不斷。

2. 滔滔:形容河水、江水等洶湧奔流的樣子。

3. 雨滂沱:形容雨水瓢潑大下。

4. 滂湃:形容聲音浩大、勢頭猛烈。

近義詞

1. 傾盆:形容雨水如盆地倒扣一樣豪大。

2. 嘩啦:形容雨聲、水聲等連續不斷而有節奏感。

3. 傾瀉:形容水流、雨水等急速倒下、流下。

反義詞

滂澍的反義詞是幹旱、旱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