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obability]∶表示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很自然地把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1,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概率定为0,而一般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与1之间的一个数
(2) [percentage]∶根据累积统计得出的可能性
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鸡蛋孵出的小鸡是雌性或雄性的概率都是1/2。
概率是统计学和数学中的核心概念,指某一随机事件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通常用数值表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定义,概率是“反映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度”,其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0代表不可能发生,1代表必然发生。
从数学角度,概率可表达为: $$ P(A) = frac{n(A)}{n(S)} $$ 其中,$n(A)$为事件A发生的有利结果数,$n(S)$为所有可能结果的总数。例如抛掷一枚均匀硬币时,正面朝上的概率为$frac{1}{2}$。
在实际应用中,概率理论支撑着风险评估(金融领域)、质量控制(工业生产)、流行病预测(公共卫生)等多个领域。《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指出,概率论已成为现代科学决策的重要工具。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概率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机器翻译的歧义消解和语音识别的声学建模。
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度量,其核心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概率通常用0到1之间的数值(或0%到100%表示),0代表事件不可能发生,1代表事件必然发生。例如:
经典概率(先验概率) 假设所有可能结果具有等可能性,计算公式为: $$ P(A) = frac{text{有利事件数}}{text{总可能事件数}} $$ 适用于有限且对称的样本空间,如骰子、扑克牌等场景。
频率概率(经验概率) 通过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趋近值定义: $$ P(A) = lim_{n to infty} frac{n_A}{n} $$ 例如抛硬币10,000次后统计正面出现约5000次。
主观概率 基于个人信念或信息判断的可能性,常用于无法重复试验的场合(如明天下雨概率70%)。
1933年柯尔莫哥洛夫提出三条公理:
概率论广泛应用于统计学、金融风险评估(如期权定价)、机器学习(如朴素贝叶斯分类)、天气预报、量子物理等领域。现代概率论还与测度论深度融合,为更复杂的随机过程研究提供数学基础。
爱利本格拉寒流比捕冰凉叉手髻充天塞地雠订唇竭齿寒楚鲜殚亡颠东弟昆低柔风驰云走柜员韩才含脸憨子画柙回次虎视鹰扬甲观江稻架子花脸戒诗诫勖戟决津沽骏骁炼精廉峭郦道元立地书厨镂冰雕琼麻索明习靡替谬为鸟歌呕哇般还瓶笙擒捕琼脂臞臞生搏舍然大喜舍宅石弓世纪思存私窠子悚皇所用晚岁伪俗吴鸿下火险陂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