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裹屍的意思、裹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裹屍的解釋

(1).包裹屍體。《太平廣記》卷一○五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宋參軍》:“以氈裹屍,投於堂西北角溷廁中,不勝穢積。”

(2).謂戰死沙場。語出《後漢書·馬援傳》。 南朝 梁 何遜 《見征人分别》詩:“且當橫行去,誰論裹屍入。” 清 沉濤 《柳河川吊常開平》詩:“裹屍便當角巾歸,為爾臨流一慟哭。”參見“ 裹屍馬革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裹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解釋,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指用布、革等材料包裹屍體的安葬方式。這是中國古代葬禮中的一種儀式,常見于文獻記載。例如《太平廣記》中描述“以氈裹屍,投於堂西北角溷廁中”。


二、引申含義(源自曆史典故)

指戰死沙場,語出《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将馬援曾言:“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此句強調軍人當以戰死疆場、用馬皮包裹遺體為榮,後成為形容英勇犧牲的典故。
例如南朝梁詩人何遜在《見征人分别》中寫道:“且當橫行去,誰論裹屍入”,即用此引申義。


三、現代比喻用法

當代語境中,該詞可比喻事物被束縛或限制。例如:“這個項目被各種規定裹屍,無法自由發展”,此處借“裹屍”暗指受困狀态。


總結對比

含義類型 具體解釋 典型例句/出處
字面義 包裹屍體安葬 “以氈裹屍”(《太平廣記》)
引申義 戰死沙場的壯烈 “馬革裹屍”(《後漢書》)
比喻義 受限制、束縛 “被規定裹屍”(現代用法)

注意:使用時需結合語境,避免混淆字面與引申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裹屍

裹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衣裹”和“屍體”兩個部分組成。衣裹指用衣物包裹,屍體指人死後的遺體。裹屍的意思即是用衣物包裹屍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裹字的部首是衣,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裹屍一詞來源于古代祭祀風俗。在古代的葬禮中,人們用布或衣物将屍體包裹起來,以防止腐爛和保護屍體。

繁體

裹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裹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裹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寫作「裦」,是由「衣」和「冓」組成,冓古代指幕帏。

例句

1. 他們按照傳統習俗,用白布裹屍,安葬在家族墓地。

2. 那個地方充滿了神秘的氣氛,有人說那裡裹屍的鬼魂會出現。

組詞

裹腳布、裹足不前、裹挾

近義詞

纏屍、包裹屍體

反義詞

解屍、開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