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匄骸骨的意思、匄骸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匄骸骨的解釋

謂官吏請求辭官。 宋 範成大 《吳船錄》卷下:“然餘以病匄骸骨,儻恩旨垂允,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匄骸骨"(gài hái gǔ)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固定搭配,特指官員向朝廷請求退休、辭官的謙辭。其核心含義是乞求歸還骸骨(身體)以歸葬故鄉,暗含希望卸任官職、告老還鄉之意。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拆解

    • 匄 (gài):通“丐”,意為“乞求、請求”。
    • 骸骨 (hái gǔ):本指人的屍骨,此處代指自己的身體,是自謙的說法。

      整體字義:請求朝廷允許自己帶着身體(骸骨)回歸故裡,即辭官歸隱。

  2. 文化内涵

    古代官員視官職為朝廷所賜,身體亦屬君主。辭職需以謙卑姿态表達,暗示自己年老無用,唯求歸鄉保全屍骨。這一說法體現了封建禮制下的君臣關系與士大夫的謙卑心态。


二、曆史淵源與典出

此詞最早見于漢代官場制度,是官員告老請辭的标準用語。例如: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匄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請退職的婉辭。謂乞求骸骨能歸葬故鄉。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5450-3

  2. 《辭源》(修訂本)

    官員乞歸老之辭,意謂使骸骨得歸葬鄉土。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1424-0


四、典型用例

  1. 《史記·項羽本紀》(後世補錄)

    “範增曰:‘願大王匄骸骨歸卒伍。’”

    範增以年老為由,請求項羽允其辭官歸鄉。

  2. 唐代白居易《緻仕》詩

    “七十而緻仕,禮法有明文。何須匄骸骨?自覺退身遲。”

    詩人借典故自嘲未及時辭官,反映唐代緻仕制度的影響。


五、語義演變

漢代至明清,“乞骸骨”逐漸成為制度性退休的代稱,并被納入法典:


參考文獻

  1.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4.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5.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中華經典古籍庫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驗證原文,如訪問ctext.org檢索關鍵詞。)

網絡擴展解釋

“匄骸骨”是古代官吏請求辭官的委婉說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匄”通“丐”,意為乞求;“骸骨”指身體,引申為退職歸鄉的謙辭。
    • 整體含義:官吏以年老、患病等為由,請求辭去官職,歸還骸骨(即退休回鄉)。類似表達還有“乞骸骨”。
  2. 文獻用例
    宋代範成大《吳船錄》中記載:“然餘以病匄骸骨,儻恩旨垂允,自此歸田園……”,體現了該詞的實際用法。

  3. 文化背景
    古代官員辭官需遵循特定禮儀,此類謙辭體現了傳統社會對“全身而退”的重視。與之相關的成語還有“放浪形骸”“土木形骸”等。

  4. 注音與結構

    • 拼音:gài hái gǔ(“匄”讀作gài,同“丐”)。
    • 詞性:動詞性短語,多用于正式文書或謙辭場景。

提示: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如需進一步了解“骸骨”的單獨含義,可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半禮班委會背逆躃蹩鼻子頭不對茬兒不經蠶崖城閈赤壁綢缪牖戶垂詢賜諡淡冶纛章京電灌多面手耳聩愕怡發嫁法網枌邑甘鸩溝滿壕平棍術花名簿夾生飯寂薎精幹金籙雲籤金沙薩積邪眷異開岸刊約磕頭碰腦斂霧麗谯邏楂兒秘省排頓摤老诮諷喬龍畫虎柔穉入安居塞白沙觜滲涸樹功立業殊心蒐畋騰掀翁鞋文書爻鮮繁相對新亭翔嬉嫌釁宵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