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麗樵 ”。華麗的高樓。《莊子·徐無鬼》:“君亦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間。” 郭象 注:“麗譙,高樓也。” 成玄英 疏:“言其華麗嶕嶢也。” 宋 林逋 《錢塘仙尉謝君詠物樓成》:“仙人多在麗樵居,況對西山爽氣餘。” 明 吳嵚 《山坡羊·寒夜》曲:“清清細數三更到,第一關心是麗樵。”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樓看花》詩:“煌煌麗譙藏聖諭,草木暢茂當皇天。”
“麗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麗谯(拼音:lì qiáo)指華麗的高樓,尤指古代城門上用于瞭望的谯樓。其中:
古代典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徐無鬼》:“君亦必無盛鶴列於麗譙之間。” 郭象注:“麗譙,高樓也。” 成玄英進一步疏解為“華麗嶕嶢”,即既華美又高聳的建築。
異體寫法
亦作“麗樵”,二者為通假關系,均指代同一類建築。
現代偶見于人名,取“麗”的美麗之意與“谯”的樓宇意象,寄托對品貌或成就的期許。但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作為古典詞彙出現在文獻或特定語境中。
《麗谯》是一個比較古老且不常見的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人們以禮儀道德規範來裝飾自己、使自己更加美麗、更加高尚。
《麗谯》的部首為“言”,代表着與語言和文字有關。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麗(7畫)和谯(14畫)。
《麗谯》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詞語,其來源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它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麗譙」。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所以《麗谯》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麗的古字形為「麗」,譙的古字形為「䘠」。
1. 以麗谯自裝,自有風采示人。
2. 他沒有麗谯的外表,但内心高尚。
3. 麗谯之風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崇尚的風尚。
組詞:麗谯化妝、麗谯之道、麗谯自裝
近義詞:裝飾、打扮、美化
反義詞:憔悴、衰頹、樸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