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狩獵。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蒐畋,則樂失獸而得士,識弛網而悅遠。” 唐 元稹 《酬樂天遊西湖》詩:“問俗煩江界,蒐畋想 渭 津。” 清 顧炎武 《雒陽》詩:“文軌同王朔,蒐畋會蔔征。”
“蒐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蒐畋”由“蒐”和“畋”組成,字面意思為狩獵,特指古代君主或貴族進行的田獵活動。其中:
在古代文獻中,“蒐畋”不僅指具體狩獵行為,還被賦予政治和軍事象征意義,如:
現代漢語中,“蒐畋”已較少使用,多作為古語詞或文學典故出現,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狩獵或追求目标的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蒐”和“畋”的單獨釋義或古籍引用,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蒐畋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搜尋獵物。在古代,人們常用蒐畋來表達去尋找獵物的行為。
蒐畋的部首是艸(草字頭),總共包含了11個筆畫。
蒐畋的字形比較古老,它的意思也是從古代衍生而來的。在繁體字中,蒐畋的寫法是「蒐雷」。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蒐畋在古代寫法中,「畋」字的下面有一個點,類似于現代漢字中的句號。
1. 獵人們在山林中蒐畋,尋找着被追逐的靈魂。
2. 在古代社會中,蒐畋是一項被貴族統治者視為娛樂的運動。
1. 蒐集:搜集東西。
2. 畋獵:在野外獵取動物。
3. 蒐索:搜尋、尋找。
4. 蒐集家:熱衷于收集各種物品的人。
1. 獵取:捕獵、捕捉。
2. 尋覓:尋找、搜尋。
3. 探尋:調查、勘探。
1. 放養:把動物放生自由生活。
2. 散養:指家禽和家畜自由活動。
3. 放逐:把人或動物趕出原來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