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淡冶的意思、淡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淡冶的解釋

素雅而秀麗。 元 湯式 《風入松·題馬氏吳山景卷》曲:“但得儀容淡冶,何妨骨格巖厓!” 明 袁宏道 《禹穴》:“然 會稽 諸山,遠望實佳,尖秀淡冶,亦自可人。” 清 周中孚 《鄭堂劄記》卷一:“ 郭熙 記雲:‘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淡冶"是一個具有古典美學意蘊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一種素雅、含蓄而不失明麗的美感。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解析

二、文學與美學意蘊 該詞常用于文學批評和藝術鑒賞領域,尤其在描繪自然景物或藝術風格時:

  1. 形容自然風光:指山水、花木等自然景物呈現出的一種清新、雅緻、明媚而不俗豔的景緻。例如,描繪春日山景的"淡冶如笑"(形容山色如含笑般明媚動人)。
  2. 形容藝術風格:指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作品風格清新自然,語言或筆觸簡潔洗練,意境含蓄深遠,在平淡中見精巧,在素雅中顯神采。這種風格不追求繁複華麗,而注重内在韻味和意境的營造。

三、出處與經典引用 "淡冶"一詞的經典出處見于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物色》篇:

"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連形:并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雖複思經千載,将何易奪?及《離騷》代興,觸類而長,物貌難盡,故重沓舒狀,于是'嵯峨'之類聚,'葳蕤'之群積矣。及長卿之徒,詭勢瑰聲,模山範水,字必魚貫,所謂詩人麗則而約言,辭人麗淫而繁句也。至如《雅》詠棠華,'或黃或白';《騷》述秋蘭,'綠葉'、'紫莖'。凡摛表五色,貴在時見,若青黃屢出,則繁而不珍。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吟詠所發,志惟深遠;體物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芥。故能瞻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也。然物有恒姿,而思無定檢,或率爾造極,或精思愈疏。且《詩》、《騷》所标,并據要害,故後進銳筆,怯于争鋒。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勢以會奇,善于適要,則雖舊彌新矣。是以四序紛回,而入興貴閑;物色雖繁,而析辭尚簡;使味飄飄而輕舉,情晔晔而更新。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物色盡而情有馀者,曉會通也。若乃山林臯壤,實文思之奧府,略語則阙,詳說則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監《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贊曰:山沓水匝,樹雜雲合。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春日遲遲,秋風飒飒。情往似贈,興來如答。是以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連形:并以少總多,情貌無遺矣。雖複思經千載,将何易奪?及《離騷》代興,觸類而長,物貌難盡,故重沓舒狀,于是“嵯峨”之類聚,“葳蕤”之群積矣。及長卿之徒,詭勢瑰聲,模山範水,字必魚貫,所謂詩人麗則而約言,辭人麗淫而繁句也。至如《雅》詠棠華,“或黃或白”;《騷》述秋蘭,“綠葉”、“紫莖”。凡摛表五色,貴在時見,若青黃屢出,則繁而不珍。自近代以來,文貴形似,窺情風景之上,鑽貌草木之中。吟詠所發,志惟深遠;體物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狀,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芥。故能瞻言而見貌,即字而知時也。然物有恒姿,而思無定檢,或率爾造極,或精思愈疏。且《詩》、《騷》所标,并據要害,故後進銳筆,怯于争鋒。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勢以會奇,善于適要,則雖舊彌新矣。是以四序紛回,而入興貴閑;物色雖繁,而析辭尚簡;使味飄飄而輕舉,情晔晔而更新。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物色盡而情有馀者,曉會通也。若乃山林臯壤,實文思之奧府,略語則阙,詳說則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監《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贊曰:山沓水匝,樹雜雲合。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春日遲遲,秋風飒飒。情往似贈,興來如答。春日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四、現代理解與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淡冶"仍用于描述:

"淡冶"的核心在于"淡"與"冶"的矛盾統一。它描述的是一種含蓄内斂的明媚,一種素雅簡約的光彩,一種 **在

網絡擴展解釋

“淡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àn yě,其核心含義為素雅而秀麗,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或人物氣質的高雅清麗。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解析
    • 淡:指顔色淺、不濃豔,或氣質清新不張揚(如“淡妝”“淡雅”)。
    • 冶:本義為熔煉金屬,後引申為修飾、雕琢,此處指經過雕琢卻不顯俗豔的秀麗(如“妖冶”的反義用法)。
    • 組合義:二者結合後,形容一種含蓄、清麗的美感,既有自然的素淨,又帶精緻修飾的韻味。

二、文學出處與使用示例

  1. 古代詩文引用

    • 元代湯式《風入松·題馬氏吳山景卷》:“但得儀容淡冶,何妨骨格巖厓!”(形容人物氣質清雅)。
    • 明代袁宏道《禹穴》:“尖秀淡冶,亦自可人。”(描繪山景的素淨秀美)。
    • 清代周中孚《鄭堂劄記》引郭熙語:“春山淡冶而如笑。”(以拟人化手法形容春山的生機與雅緻)。
  2. 現代應用舉例

    • 如詹天佑紀念館對聯:“幽芳淡冶仙為侶,傲骨嶙峋世所稀”,借“淡冶”贊頌其品格的高潔脫俗。

三、適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


四、近義與反義詞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淡冶”一詞融合了自然與人文的美學意蘊,常用于古典文學及高雅藝術領域。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或相關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案鞫罷吏北郭先生變征冰羅瀕危波靈操斤客測悟寵育怆恍出教滴子頓阨房官防勇赗赙公私兩利官樣文章挂印懸牌海租紅翠惛然火體節變歲移井岡山會師具供快論拉瑟理不勝辭裡旅溜索吏用亂人麥芽苗嗣滅殒民猷暮春年近古稀聘舉毗沙門擗算千裡一曲青年會牷犧容諒散白聖諱神緻送湯送水譚天說地淘古井天仙果庭落通渎同閈通訊錄退膘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