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甘鸩的意思、甘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甘鸩的解釋

甘美的鸩酒。比喻表面誘人實則害人的東西。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是以古之人,知酒色為甘鴆,棄之如遺;識名位為香餌,逝而不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甘鸩”為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可從字源與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甘”本義指味美,《說文解字》釋為“美也”(來源:許慎《說文解字》);“鸩”指傳說中的毒鳥,羽毛浸酒可成劇毒,《左傳·闵公元年》有“宴安鸩毒”之載(來源:左丘明《左傳》)。組合後,“甘鸩”特指表面甘美實則緻命的事物,喻指誘惑性極強的危害,如晉代葛洪《抱樸子》載“知甘鸩之漏脯,而不忍棄”即用此喻。

二、典籍用例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多具警示意味。宋代類書《太平禦覽》引《東觀漢記》稱“拒甘鸩之誘”,強調抵禦誘惑的德行(來源:李昉《太平禦覽》卷四〇三)。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更從訓诂角度批注:“甘鸩者,以味惑人而戕其生也”(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揭示其欺騙性與危害性并存的特質。

三、現代釋義

《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比喻外表美好實則害人之物”(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七冊),此釋義延續了古代語義脈絡,在當代語境中仍用于文學比喻與道德勸誡。

網絡擴展解釋

“甘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詞語解釋
“甘鸩”指甘美的鸩酒,字面指含有毒性的甜酒,後多用于比喻表面誘人但實際有害的事物。其核心内涵是警示人們警惕看似美好卻暗藏危險的東西。

出處與用法

  1. 文學出處: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嵇康的《答難養生論》:“知酒色為甘鴆,棄之如遺;識名位為香餌,逝而不顧。”此處以“甘鸩”與“香餌”并列,強調對誘惑的舍棄。
  2. 比喻延伸:可泛指一切具有迷惑性的危害事物,如權力、財富等可能腐蝕人心的誘惑。

詞語結構
“甘”表甜美,“鸩”指傳說中的毒鳥(其羽毛浸酒可制毒酒),組合後形成矛盾修辭,強化了“美好表象與實質危害”的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阿太百密一疏包山租鼻窦炎碧玉歌餐氈蘇朝婚艟舻粗質大雷道綱訛錢翻陷發直非刑風牛奉憲豐豓逢意腐酒港警槁木死灰火食價婦賤子矯惑戒誨鞿羁錦帆天子謹小開發銀行寇虐良辰鄰私淪廢螺號怒言平列七貴五侯輕簡青霄直上衾襚寝卧毬式上列上種聲傳聖火霜佩死獄算課苔脯調喉舌同侪通酬緯帽五星聚下節黠強吓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