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垂詢的意思、垂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垂詢的解釋

舊稱上對下有所詢問。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錢大昕》:“今上親政,垂詢 大昕 。”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四:“辱承垂詢,用敢附聞。” 魯迅 《二心集·知難行難》:“﹝十月十四日《申報》﹞ 南京 專電: 丁文江 , 胡適 ,來京谒 蔣 ,此來系奉 蔣 召,對大局有所垂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垂詢”是漢語中一個敬辭,通常用于表達對他人詢問的尊重,常見于書面或正式場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 垂:敬辭,表示對方(多為尊長、上級)的行為對自己而言是“屈尊”或“俯就”。
    • 詢:詢問、請教。
    • 整體:指他人對自己的詢問,帶有謙遜和尊敬的态度。
  2. 曆史用法

    • 古代多用于“上對下”的語境,如臣子向君主請示(“臣仆垂詢皇帝”)。
    • 現代用法更廣泛,可表示對客戶、合作夥伴等的禮貌詢問,如“歡迎垂詢”。

二、常見用法

  1. 適用場景

    • 商業信函、公告(如“詳情請緻電垂詢”)。
    • 正式場合的書面表達(如“感謝您的垂詢”)。
    • 古代文獻中常見于臣子與君主的對話。
  2. 近義詞與對比

    • 雅正:請人指教時的敬辭,多用于贈送作品時。
    • 斧正:專指請人修改文章的敬辭。

三、現代與古代的差異

四、例句參考

  1. “如有疑問,歡迎垂詢客服熱線。”
  2. “這位官員的提案引起上級垂詢。”
  3. “臣謹以垂詢之事,奏請聖裁。”(曆史語境)

“垂詢”是通過降低自身姿态來表達對他人詢問的敬意,現代多用于商業或正式交流,古代則體現等級制度下的禮儀。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身份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垂詢(chuí xún)一詞意為向外請教、征求意見。它的拆分部首為“卩”和“言”,總共有11個筆畫。《辭源》将其源于古代的行為,即垂詢(詢問)而後再行動的規矩。《康熙字典》中有收載,這個字可以使用簡體和繁體字兩種寫法。 在繁體字中,垂詢寫作「垂詢」。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是不斷變化的。比如,先秦時期的古文字寫法是以“口”字邊作為額外的字形,并在“言”字旁邊寫兩個“垂”的字形。這是因為垂詢最初是指“問話很多,如流水不息”。然而,這種寫法已經不再使用,并且已被簡化為現代的形式。 以下為一個使用垂詢的例句: 她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感到迷茫,決定垂詢了解一下同行業的老師們的建議。 除了垂詢,你還可以通過組詞的方式擴展詞彙。例如:垂詢訊問、咨詢、征求意見等。 近義詞包括:請教、詢問、探詢等。 反義詞則為:知無所問、自行其是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