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晉 末,中原戰亂,王室渡 江 流亡東南。過 江 人士,每暇日常至 新亭 飲宴。 元帝 時,丞相 王導 與客宴 新亭 , 周顗 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對流涕。惟 王導 愀然變色曰:“當共勠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 楚 囚相對?!”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晉書·王導傳》。後因以“相對新亭”為憂國憂時之典。 清 顧炎武 《京口》詩之二:“相對 新亭 無限淚,幾時重得破愁顔。”
“相對新亭”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其含義與憂國憂時的情感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及《晉書·王導傳》。西晉末年中原戰亂,王室南渡建立東晉後,丞相王導與士大夫們常在新亭(今南京附近)宴飲。席間周顗(字伯仁)感歎:“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衆人聞言皆悲泣。唯王導肅然曰:“當共勠力王室,克複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意為應齊心救國,而非像囚徒般相對哭泣)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論述中,例如:
注:該典故中,王導與周顗的态度差異(消極哀歎 vs 積極救國)常被後世并提,形成對中國文人精神的雙向诠釋。
相對新亭(xiāng duì xīn tíng),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彼此相對而立,向對方表達思想或情感。下面将對它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進行介紹。
相對新亭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相、對、新、亭。其中,相的拆分部首是目,筆畫是9畫;對的拆分部首是寸,筆畫是4畫;新的拆分部首是鬥,筆畫是7畫;亭的拆分部首是亠,筆畫是8畫。
相對新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續世說崔》這本書中,作者是明代崔鶴齡。繁體字寫作相對新亭。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相對新亭在古時候可能會寫作相對新亭。
1. 兩人相對新亭,傾訴心聲。
2. 他們在月下相對新亭,暢談人生。
相對、對立、新鮮、亭子。
面對面、對視、對峙。
背離、遠離、不相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