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意思、福州的詳細解釋
福州的解釋
[Fuzhou] 福建省省會,位于閩江下遊北岸,市區面積1043平方公裡,市區人口112萬。是省的政治、商業中心和港口
詞語分解
- 福的解釋 福 ú 一切順利,幸運,與“禍”相對:福氣。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統治者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後形容濫用權勢,橫行霸道)。 舊時婦女行禮的姿勢:萬福。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
- 州的解釋 州 ō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曆代不同(後多用于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 部首: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福州是中國福建省省會,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詳細說明,并附權威參考來源:
一、基本釋義
福州(Fúzhōu)
名詞
- 地名:指中國福建省下轄的地級市,福建省省會。
- 地處福建省東部、閩江下遊,東瀕東海。
- 簡稱“榕”,因北宋治平年間遍植榕樹得名“榕城”。
二、曆史沿革
- 名稱由來:唐開元十三年(725年)設“福州都督府”,因州西北有福山(今董峰山),取“福佑之州”意命名。
- 建制變遷:
- 秦屬閩中郡,漢初為閩越國都城;
- 隋稱“泉州”,唐初改“閩州”,後定名福州;
- 五代為閩國首都,宋元設福建路/行省,明清延續府制。
三、現代定位
- 行政地位:國務院批複确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1986年首批入選)。
- 文化象征:
- 閩都文化核心區,代表遺存有三坊七巷、船政文化等;
- 方言為閩東語福州話,保留唐宋雅韻。
參考來源(符合原則的權威文獻):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 地名規範釋義
-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 曆史建制考據
- 《福建省志·建置志》方志出版社,1999年 - 地方沿革記錄
- 國務院《關于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複》(國函〔2017〕115號) - 行政定位依據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部鍊接,來源标注為公開出版的權威典籍及政府文件,确保信息可溯源。)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福州”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況
福州是福建省省會,簡稱“榕”,别稱榕城、閩都。位于福建省東部、閩江下遊及沿海地區,總面積為11,968.53平方公裡。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福州是福建省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也是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門戶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二、曆史沿革
- 建城起源:福州建城可追溯至公元前202年(閩越國時期),初名“冶城”。
- 名稱演變: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得名“福州”。
- 曆史地位:宋代為全國六大城市之一,近代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
三、地理與環境
- 地形:屬閩江下遊河口盆地,三面環山(鼓山、旗山、五虎山等),東臨台灣海峽。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常青。
四、文化與特色
- 别稱由來:因宋代起廣植榕樹,得名“榕城”。
- 文化遺産:閩都文化發源地,擁有三坊七巷等曆史街區。
- 僑鄉地位:中國著名僑鄉,海外福州籍華人華僑衆多。
五、現代發展
- 經濟定位: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組成部分,以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為主導産業。
- 交通樞紐:東南沿海綜合交通樞紐,擁有福州港、長樂國際機場等。
以上信息綜合自高權威性來源,如需完整内容可參考相關網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厚阿叔邦績謗説霸相辯解镳宮鄙詞閉迹濱就蔔地不像樣參謀長廚倉達常大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褡子得至寶調啖遏制方竹杖廢堕勾合孤哀子害心含饴畫魚呼喊甲流繭綢教職金粟紙金字赆資輂車苦惜爛料樂情陵易廬陵祃禂麥粉媚骨沒中對模棱手女裝偏載憑城穹籠三相食甘寝安誓約霜淩舒榮燧堡危梁碔砆混玉小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