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手的意思、模棱手的詳細解釋
模棱手的解釋
見“ 模稜首 ”。
詞語分解
- 模的解釋 模 ó 法式,規範,标準:模範。模式。楷模。模型。模本。模壓。 仿效:模仿(亦作“摹仿”)。模拟(亦作“摹拟”)。模寫。 特指“模範”:勞模。英模。 模 ú 〔模樣〕a.人的長相或裝束打扮的樣子;b
網絡擴展解釋
“模棱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來形容遇事不置可否、處世圓滑的人。以下是具體解釋及補充信息:
1.基本含義
- 詞義:指對事情态度模糊,既不明确贊同也不反對,善于用含糊的方式應對問題的人。例如:“他遇事總當模棱手,從不得罪任何人。”
- 近義詞:圓滑世故、首鼠兩端、模棱兩可。
- 反義詞:立場堅定、愛憎分明。
2.詞語來源
- 曆史典故:與成語“模棱兩可”同源,源自唐代宰相蘇味道的故事。他因處事猶豫不決,被時人譏諷為“蘇模棱”或“模棱手”。
- 詞形演變:部分文獻中亦寫作“模棱首”,含義相同。
3.使用場景
- 語境: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帶有貶義,暗指缺乏原則性。例如:“會議上他扮演模棱手的角色,導緻議題遲遲無法推進。”
- 關聯成語:“模棱兩可”常用于描述語言或态度的模糊性,而“模棱手”更側重指代具有這類特質的人。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及曆史典故的釋義,若需進一步了解“模棱兩可”的成語故事,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模棱手》的意思
《模棱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說話或做事不明确,含混不清,模棱兩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模棱手》的拆分部首是⺩ (木字旁)和手字旁,拼音為mú lēng shǒu。它的總共有16畫。
來源
《模棱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徐渭的《修身錄》。該成語的出處是這樣的:“模造指金屬打造銀像飾物,棱角是本性,模棱是可變之義。”後來被引申為含糊不清的意思。
繁體
《模棱手》的繁體字為「模棱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但基本意義相同。比如,模字可能會寫成「仿」,棱字可能會寫成「稜」,手字可能會寫成「手部」。
例句
1. 他在回答問題時總是模棱兩可,讓人摸不着頭腦。
2. 她的回應模棱手,不願意明确表示立場。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模棱一脈、模棱兩可
近義詞:含糊、含混、不明确
反義詞:明确、明晰、确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