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熏籠。 唐 李商隱 《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又如洞房冷,翠被張穹籠。” 馮浩 箋注:“穹籠,似即熏籠之義,兼言松之清香。”
“穹籠”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不常用,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以下信息綜合理解:
“穹籠”指熏籠,即古代用于熏香或取暖的器具,通常由竹編成,罩在炭火盆上,既可散發香氣,又能烘烤衣物被褥。例如唐代李商隱詩句“又如洞房冷,翠被張穹籠”,描繪了松樹清香如熏籠般彌漫的場景。
該詞最早見于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一韻》,清代學者馮浩在箋注中解釋:“穹籠,似即熏籠之義,兼言松之清香”。詩中通過“穹籠”比喻松香彌漫,營造出清冷幽靜的意境。
綜合而言,“穹籠”字面可理解為“穹頂狀的籠狀器具”,特指帶有覆蓋功能的熏籠。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詞典及古詩注解(詳見滬江詞典、愛站小工具等),若需完整内容可查閱相關來源。
《穹籠》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作形容詞,意為高大、廣闊、無邊無際,常用于描述天空或大空間。
穹(qiong)的部首為穴,共有20個筆畫;籠(long)的部首為竹,共有9個筆畫。
穹籠一詞最早出現于《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置酒鹹陽宮中,望見穹廬千帳,珠環參差。”後來逐漸形成了人們對廣闊空間的形容。
穹籠的繁體字為「穹籠」。
古代漢字寫法中,穹字多用雁旁加天來表示,如「雍若以穹」。
1. 高山之巅,仿佛置身于一個無邊無際的穹籠之中。
2. 她的夢想是飛向穹籠的邊緣,追逐屬于自己的光芒。
1. 穹隆:高大壯麗的樣子。
2. 穹頂:建築物的頂部,如教堂的圓形高頂。
3. 穹蒼:廣闊無垠的天空。
遼闊、廣袤、浩渺、廣漠。
狹小、狹窄、局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