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誓約的意思、誓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誓約的解釋

[vow] 宣誓時訂下的必須遵守的條文

忠于誓約

詳細解釋

(1).盟誓;訂約。《三國志·蜀志·彭羕傳》:“昔每與 龐統 共相誓約,庶託足下末蹤,盡心於主公之業,追名古人,載勳竹帛。”《舊五代史·梁書·王師範傳》:“因戒厲士衆,大行頒賞,與之誓約,自率之以攻 棣州 ,擒 張蟾 ,斬之。”

(2).盟誓、宣誓時所立下的誓言。 唐 元稹 《代谕淮西書》:“此數君子者,豈受利不厚,而誓約不明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六·溪州銅柱記》:“若有違誓約,甘請準前差發大軍誅伐。” 郭沫若 《羽書集·全面抗戰再認識》:“希望大家于保衛國族的神聖誓約之前,擔當起執行全面抗戰的實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及文獻資料,“誓約”一詞的核心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在立誓或宣誓時訂立的必須信守的條款,具有法律或道德約束力的承諾。如《三國志》記載"共相誓約"體現盟誓關系,現代常用于形容莊嚴承諾(如将士堅守戰前誓約)。

二、詞源與用法

  1. 構詞解析:由"誓"(表決心)和"約"(表約束)組成,最早見于《三國志·蜀志·彭羕傳》等古籍。
  2. 使用場景:多用于正式協議(如軍事同盟、合作協議)或重大承諾(如婚姻誓言),例句:"兩人訂立誓約,約定禍福與共"。

三、近義詞辨析

可通過查字典等平台獲取更多例句及古文引用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誓約》的意思

《誓約》是指以言語或行動表明堅定信念、許下莊嚴承諾的行為。它代表着一種承諾和決心,通常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人與事物之間的承諾和契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誓約》的拆分部首為言(讠)和鳥,其中“言”表示與言語相關的事物,“鳥”是一個虛構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8劃。

來源和繁體

《誓約》的來源是漢字,它是由漢字演變而來的,并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寫法。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誓約」。

古時候漢字寫法

《誓約》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種多樣,其中常見的一種寫法是「誓約」,它由「言」和「鳥」組成。古代的漢字更加繁複,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1. 我們之間的誓約将永遠不會改變。

2. 他們通過籤訂一份誓約來保證彼此的忠誠。

3. 我宣誓效忠,這是我的誓約。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誓言、契約、宣誓、許諾

近義詞:誓言、承諾、許諾

反義詞:放棄、背棄、違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