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自不量力。 明 劉昌 《縣笥瑣探·恃才傲物》:“ 湯 家公子( 湯胤勣 )喜誇詡,好似蜉蝣撼大樹。”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吃醉了酒罵人,這在我本來是一種惡德。但是你被罵的 丁先生 也應該内省一下……假使你内省不疚,那小孩子的醉态就像蜉蝣撼大樹,何損于你的 泰山 北鬥呢?”
“蜉蝣撼大樹”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一定演變和争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比喻個體力量極其微弱,卻試圖挑戰或動搖龐大且穩固的事物,常用來形容自不量力的行為。
該成語既可客觀描述力量懸殊的對比,也可用于主觀評價傲慢或不當行為,實際運用時需注意出處背景和語義側重。
《蜉蝣撼大樹》是一個成語,意味着微小的蜉蝣可以撼動巨大的大樹。 這個成語形容力量雖然微小,卻可以對抗強大的敵人。
《蜉蝣撼大樹》的拆分部首:蜉(蟲) 蝣(蟲) 撼(手) 大(一) 樹(木)。
《蜉蝣撼大樹》的拆分筆畫:蜉(12畫) 蝣(15畫) 撼(11畫) 大(3畫) 樹(8畫)。
《蜉蝣撼大樹》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的古代寓言故事。該故事講述了一隻細小的蜉蝣在拼盡全力撼動一棵巨大的樹,最終将樹撼倒的故事。
在繁體字中,成語《蜉蝣撼大棧》的「棧」字與簡體字中的「樹」字用法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成語《蜉蝣撼大樹》的字形有所不同。如“蜉”字的古代寫法為“蝚”,“蝣”的古代寫法為“蠥”,“撼”的古代寫法為“㧳”,“樹”的古代寫法為“樹”。
1. 他們雖然人數衆多,但在我們的團結下就像是蜉蝣撼大樹一般力不從心。
2.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隻要我們團結一緻,就能夠實現蜉蝣撼大樹的壯舉。
組詞:蜉蝣、撼樹、大樹。
近義詞:蜉蝣動木、蜉蝣撼嶽山。
反義詞:巨人倒螞蟻、大水沖小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