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溫室效應的意思、溫室效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溫室效應的解釋


1、農業上指不經人工加溫的溫室内氣溫高于室外的效應。2、指大氣保溫效應,即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氣體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氣下層溫度增高。這種效應曾被誤認為與溫室保溫的機制相同,所以叫溫室效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溫室效應是指地球大氣層中某些氣體通過吸收地表向外輻射的長波紅外線,形成類似溫室覆蓋層的保溫現象。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該效應得名于農業溫室中玻璃阻擋熱量散失的原理。從地球科學角度分析,該現象可分為自然溫室效應和人為增強效應兩類:

  1. 自然機制

    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H₂O)、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等溫室氣體,正常濃度下能将地表溫度維持在約15℃,使地球適合生物生存。這種自然平衡狀态已持續數百萬年,被世界氣象組織列為地球生态系統的關鍵調節機制。

  2. 人為加劇

    工業革命後,化石燃料燃燒導緻二氧化碳濃度較工業化前增長48%,森林砍伐使碳彙能力下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是近50年全球變暖的主因,增強的溫室效應已使地表溫度較前工業時期升高1.1℃。

  3. 環境影響

    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藍皮書》數據顯示,溫室效應加劇導緻冰川消融速率較20世紀90年代提升36%,海平面上升威脅沿海生态系統。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農業種植帶北移等現象均與之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

溫室效應是地球大氣層通過吸收地表長波輻射實現保溫的自然現象,其核心機制與人類活動導緻的增強效應如下:

一、基本定義

溫室效應指太陽短波輻射穿透大氣到達地表,而地表升溫後釋放的長波輻射被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吸收,形成類似溫室結構的保溫作用。這一過程使地球平均溫度維持在約15℃,若沒有溫室效應,地表溫度将降至-23℃。

二、關鍵成因與氣體類型

  1. 自然機制
    水蒸氣(H₂O)、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等氣體天然存在于大氣中,通過吸收長波輻射維持地球溫度平衡。

  2. 人為增強
    工業革命後,化石燃料燃燒、森林砍伐等活動大幅增加CO₂、氟利昂等溫室氣體濃度,加劇保溫效果。

三、主要影響

四、自然效應與人為問題的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數據或應對措施,可參考生态環境局、地質公園等權威機構發布的完整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

邊帥猜嫌柴荊常程長爵成習出按吹台慈忍叢冗翠羽明珠調歪饤鬭短欠阿房殿敢保酣鏖號志燈畫眉郎胡搧家老爺矯革謯娽急緩卷曲看花婪墨曆歲龍足邏打魯中叟盲廢悶吐妙論瞑氛莫敢目不識書逆詐女兒酒炮宰屏帳遣俘潛林乾燋任心深苛識議事用説價伺便撻市提留文明汙衊铦達相天下年孝門諧晤新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