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殘棄的意思、殘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殘棄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肉刑。《後漢書·孔融傳》:“末世陵遲,風化壞亂……而欲繩之以古刑,投之以殘棄,非所謂與時消息者也。” 李賢 注:“殘其支體而棄廢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殘棄”在漢語中屬于複合詞,其核心語義需從構詞語素及曆史文獻用例進行解析。從構詞法看,“殘”本義為傷害、毀壞,《說文解字》釋為“賊也”,引申指殘缺不全;“棄”甲骨文作雙手推箕棄子形,《說文》訓為“捐也”,即抛棄之意。二字組合構成同義複合結構,字面可解作“毀損抛棄”。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被毀壞遺棄之物,如《全唐文·李華〈吊古戰場文〉》“魂魄結兮天沉沉,鬼神聚兮雲幂幂”句注疏有“殘棄甲胄”之說,指戰亂中遺落的破損兵器。明代《農政全書》記載災荒年間“田疇殘棄”,特指遭災荒廢的耕地。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創作領域。

從詞義演變看,當代《漢語大詞典》将其歸入“殘破廢棄”義項,釋義為“殘損破敗而被遺棄的狀态”。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未單獨列目,其語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考古報告中“殘棄器物”指發掘現場發現的非完整器皿。

網絡擴展解釋

“殘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出處與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孔融傳》,原文提到:“末世陵遲,風化壞亂……而欲繩之以古刑,投之以殘棄。” 李賢注解為“殘其支體而棄廢之”,即通過割裂肢體并抛棄,達到懲戒與隔離的目的。這種刑罰在漢代及更早的亂世中可能被使用,但因其殘酷性,後世逐漸被更文明的刑罰取代。

近義詞與反義詞

現代應用

“殘棄”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僅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文獻研究中。需注意與“殘羹冷炙”等成語區分,後者指剩餘的食物,與刑罰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班功行賞閉口韻鄙夷不屑彼中倉兕攙扶婆打醬油大廷啑啑東徙芳卉妃耦飛煽饙饎伏襲福向高山仰止關綜薨殁皇上家火氣性堅壁清野減除薦枕席交過浄財儆懔距來舉止自若釦墀口燥唇幹诓惑诳言樂邦裡尉露情謾怠美秀密立根油滴實驗明業孽子孤臣樸斵上骈室迩人遐屬綴宿陳俗教螳臂擋車讨厭剔抽秃揣鐵界尺鐵炮推诘讬家問鼎輕重無節仙洞香閤校騎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