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調敕命文書的統稱。 宋 姜夔 《阮郎歸·為張平甫壽》詞:“繡衣半夜草符移,月明雙槳歸。”《續資治通鑒·宋太宗端拱二年》:“ 準 ( 寇準 )初知 巴東 、 成安 二縣,其治一以恩信,每期會賦役,未嘗出符移,惟具鄉裡姓名揭縣門,而百姓争赴之,無稽違者。”
(2).謂行文書于不相統屬的官署。 宋 葉適 《夫人陳氏墓志銘》:“後二年,禦史、民曹交相趨,符移總領常平司,定以 善補 為直。”
“符移”是古代官府文書相關的術語,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官府文書的統稱
指符、教、移、檄等官方文件的集合,主要用于傳達政令、征調物資或人員。例如宋代寇準任地方官時,通過“符移”發布賦役通知,無需強制命令,百姓便主動配合。
跨機構行文的行為
特指向非直屬上級或下級的官署發送文書。如《續資治通鑒》記載,宋代官員需通過“符移”與不同系統的部門(如禦史、民曹)溝通事務。
曆史背景
該詞多見于宋代文獻,如姜夔詞中“繡衣半夜草符移”描繪了官員連夜起草文書的場景,側面反映其行政職能。
總結
“符移”兼具名詞(文書類型)和動詞(跨機構行文)屬性,是古代行政運作的重要載體。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用例,可參考《宋史》或《續資治通鑒》等史料。
《符移》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為“⺡”和“⺽”,分别代表“心”和“手”的意思。
《符移》的字形來自于古時候的漢字拼音寫法。在古代,人們通常用符號來表示思想和語言。根據古代記載,符號通常由心裡的想法和手指的動作組成。因此,這個詞意味着用手指移動符號來表達自己心裡的想法。
由于《符移》是一個漢字詞語,因此對應的繁體字為“符移”。和簡體字不同,繁體字通常在字形結構或筆畫上稍有不同,但它們的意思是相同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在沒有紙張和筆的時候,人們通常使用竹簡或骨片作為寫字的材料,而使用刀子或其他尖銳的工具進行刻字。
以下是《符移》的例句:
一些與《符移》相關的詞語包括:符號、表達、刻字等。
與《符移》相對的詞語可以是無法表達、沉默等。
【别人正在浏覽】